当大熊猫遇上志愿服务,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四川在线记者吴浩
1月26日,位于成都的西部计划四川项目办内,大家有些忙碌。春节即将到来,项目办要邮寄新春慰问品给西部计划志愿者。
在四川,“熊猫侠”是青年志愿文化的重要标志。今年,笔记本、台历都印上了刚刚成为“熊猫侠”形象大使的“志志”“愿愿”的照片或文创设计图案。大熊猫和志愿服务是两个自带流量的IP,在四川携手前行,大家有怎样的期待?
“熊猫侠”logo。共青团四川省委供图
诞生新IP
大熊猫“志志”“愿愿”担任形象大使
“体重12.6公斤。”1月21日,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内,饲养员记录下了“志志”当天的数据。两周前,在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卧龙神树坪基地出生的“志志”“愿愿”,正式乔迁雅安。
看着无忧无虑、快乐成长的“志志”“愿愿”,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团委书记周靖嘴角上扬,“希望它俩可以推动青年志愿服务进一步蔚然成风。”
年12月14日,自贡市,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青年文化发展峰会暨川渝青年公益嘉年华活动在四川轻化工大学闭幕。闭幕式上举行了“熊猫侠”形象大使命名仪式,共青团四川省委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协商决定,将两只分别于年7月和8月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命名为“志志”“愿愿”。让大熊猫担任志愿服务形象大使,在国内尚属首次。
“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也是四川的名片。四川青年志愿者‘熊猫侠’身怀侠之大义,像大熊猫一样温暖可爱。”周靖直言,大熊猫和志愿者联手,必将擦出更多火花。
“大熊猫在青年群体里拥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共青团四川省委社会联络部部长赵曦认为,形象大使是一个新的起点,将带来许多可能。目前,团省委和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正计划在“熊猫侠”IP打造、大熊猫保护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和生态环保理念推广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带动更多青年参与进来。
“熊猫侠”相关文创产品,进入了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新春慰问礼盒。共青团四川省委供图
“这些年,熊猫中心一直积极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让公众更加了解大熊猫旗舰物种和伞护种的重要意义,在大熊猫保护研究、文化建设、科普宣传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周靖介绍,大熊猫栖息地有包括大熊猫、川金丝猴等在内的多种野生动植物,保护大熊猫就如同撑开了一把大伞,保护生活在同一片栖息地上的野生动植物。
“志愿者服务社会的公益形象与大熊猫伞护种的习性不谋而合。”两大IP结合后,周靖有了更多的想法,“我们一直从事大熊猫保护工作,也是热爱公益的志愿者,两者结合能让社会公众更多地了解我们正在做的事情。我们在向青年志愿者宣传大熊猫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的同时,也通过他们影响更多的人,吸纳他们参与大熊猫保护工作。”
强大支撑
推动志愿服务更加专业化
一个多月前,第五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举行全国赛终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申报的“伞护生命-大熊猫保护志愿服务项目”荣获全国银奖。在此前的四川省赛上,这个项目获得了金奖。
“伞护生命”以大熊猫为切入点,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模式,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传播大熊猫保护及生态环境保护理念,提升社会公众对保护野生动植物和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及使命感,从年至今,已开展以大熊猫为主题的环境保护志愿活动30余次,覆盖余人。
1月20日,正在爬树的“愿愿”。李伟摄
“从大学开始算起吧,到现在有10年了,一有时间就会参加志愿服务。”伞护生命项目参与者、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青年志愿者王淳感触很深。
长期以来,熊猫中心的青年志愿者主要围绕大熊猫保护研究,开展宣讲宣传、保护体验以及熊猫文化建设等志愿服务。比如开展了“生态中国 熊猫e家”科普教育活动,与全国多所学校建立“中国大熊猫科普教育校园联盟”,走进社区、企事业单位等宣传大熊猫及生态环境保护知识,倡导公众践行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能够走出我们自己的圈子去到不同的地方,让不同的人群了解和认识我们的国宝大熊猫,我觉得很幸福很满足。”王淳说,这次合作的开启,让自己看到了不少可以尝试和探索的可能,比如推出一个大熊猫文化相关的志愿服务项目。不过王淳也坦言,目前大熊猫保护类的志愿服务相对单一,缺乏创新的地方,应该要进一步利用好自身资源优势。
周靖也看到了这一点,“这些年,我们虽然开展了很多的志愿服务工作,但在体系建设上还有所欠缺,在项目设计、项目管理、项目实施等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希望我们能和共青团四川省委携手并进,共同打造志愿服务品牌,建立完整、系统的志愿服务体系,打造一支专业性、多元化的志愿者队伍。”
“以赛促建。”团省委方面也已经有了思路。赵曦介绍,目前计划在“伞护生命”的基础上,一边帮助熊猫中心志愿者队伍把项目做深做实,一边把项目拓展做广。“不仅仅是服务内容上,还要以此建立阵地,进一步做好项目在各个领域上的对外输出。”赵曦说,这样的打造对于团队的建设非常有意义,可以提升熊猫中心志愿者的专业能力,进一步发掘骨干,还能推动不同志愿服务项目的融合发展、壮大。
影响壮大
让志愿文化更有社会效应
这几天,《乘风破浪的姐姐2》正在热播,女歌手阿兰正是四川青年志愿文化主题曲《熊猫侠》的演唱者。
年9月,团省委联合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人社厅下发《四川青年志愿服务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在体制机制、平台优化、项目培育、激励保障、文化传播等方面开展创新探索。团省委根据青年喜好和四川特色,推出了“熊猫侠”IP。
1月20日,玩耍中的“志志”。李伟摄
“走过千重山,万条水,日行一善的年年岁岁,还有好多的梦需要去放飞。”年12月4日,第一支为四川青年志愿者量身打造的青年志愿文化主题曲及形象宣传片《熊猫侠》首发,琅琅上口的旋律和情真意切的歌词,书写了四川志愿者新时代的雷锋故事和侠之大义。宣传片上线后,收获了超千万次点击率和播放量,“熊猫侠”从此成为四川千千万万青年志愿者化身。
如今,“志志”“愿愿”成为了“熊猫侠”的形象大使,用广大青年志愿者们的话来说,是再合适不过了。由此也产生了更多业内的思考:这样的结合在志愿项目之外,怎样产生更多的可能,带来最大的社会化效果?
志愿文化的培育和传承,成为不少业内人士最先想到的点。“比如加强激励,就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赵曦说,青年们都很喜欢大熊猫,对相关志愿服务更是兴趣浓厚,如今有了“志志”“愿愿”,可以借助这个载体,把对星级志愿者的激励纳入进来。“星级志愿者可以优先进入大熊猫保护的相关志愿服务项目,走近‘志志’‘愿愿’,接受更多知识和熏陶,由此影响更多人。”赵曦认为,这样的操作在效果叠加方面作用很大,成为志愿者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动力和激励,“最理想的状态下,还可以以此推动志愿者诚信体系建设、推动志愿者的实践基地建设。”
王淳说,在志愿服务中,自己感受到志愿者也像大熊猫一样,默默守护生活在同一片土地上的其他人,“和我相同想法的同事很多,其实这就是一种志愿文化的传播和传承。”
这样的感受和思考,已经上升成为一种思路和行动。“让大熊猫保护借助志愿服务,进一步走进社会公众;让志愿服务借助大熊猫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影响力。”赵曦的话语掷地有声,“借助大熊猫和志愿服务,讲好四川故事,做好青年的思想引领。”
周靖表示,接下来将围绕“志志”“愿愿”开展多项联动活动,基于熊猫中心川内的4个基地、国内30家合作单位、境外10余家合作动物园开展更多志愿活动,让大熊猫保护类的志愿活动在志愿领域更专业,在社会层面更有活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5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