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碰撞,自觉地融合与发展
由于现代人类科学技术的改变,社会生活越来越国际化。不同社会和文化相互交往已是不可回避的现实。人们面临从心理、生理、社会、语言、文学多角度的融合。中西方国家的人们在相互交往时产生大量文化的碰撞,这种碰撞及差异背后就是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中西方文化,在很早以前被人们认为是对立的、矛盾的、不能共存的。彼此对对方的文化采取的态度也是全盘否定、拒绝和排斥的。但当中西方文化在某一特定历史时期和大环境下产生碰撞时,人们可以找到了碰撞后的融合,找到两种矛盾着的事物之间的关联及存在的方法,即:和而不同、求同存异。
求同:就是要求我们找到事物之间的共性,期待同一个目标,朝同一个方向去努力。存异:希望我们可以在尊重彼此、包容理解的基础上保持自有的先进的思想意识、相互学习、互相弥补。
在中西方文化差异日益凸显的趋势下,如何将中西方文化有序的融合在一起就显的尤为重要。正确看待中西文化的碰撞,自觉地融合与发展文化,才能传承和创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中国的文化真正融入世界的文化。中西方礼仪、服饰、饮食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合的背后更多的是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谈到中西方交流互动,大家并不陌生,早在公元73年,东汉永平十六年,明帝在位期间就派班超打通关系隔绝六十五载的西域,开通了欧洲与中国的首次交往,逐渐形成了促进亚欧各国与中国友好交往、互通贸易、增进友谊的大道——丝绸之路。由此成为中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商品交流的重要通道。
《清宫二年记》中记载,德龄公主身着巴黎最新潮的时装走进紫禁城,爽朗而奔放,她深受自由平等等思想的熏陶,让封建守旧、要求严苛的慈禧对她赞赏有加。再如历史上著名的“西学东渐”: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其虽然亦可以泛指自上古以来一直到当代的各种西方事物传入中国,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
以及“东学西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中西方文化、艺术、学术思想、政治经济产生了巨大影响。直到今天看来,中西方交流互动显而易见,中国的长期成功经营,做的就是和中国本土文化融入的广告策略。
年,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横空出世,雄踞当年北美票房第一的宝座,在中国市场也获得了一片叫好声。原因就是居于古老的中国背景以及西方个人主义人文精神的内涵。根据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中国与欧亚各国互惠互利、相互包容。以此,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西方文化融合(交流)互动的独特视角及客观趋势,让中西方文化交流在促进经济全球化,政治一体化发展下寻求共识、持续发展。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