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肉不长肉如何健康饮食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一个人的体魄与智商,甚至人格与意志品质和一辈子的健康,除了基因,都与饮食习惯有着极大的关系。
然而国内饮食界与养生界,充满了各种不靠谱的言论,数千年小农文化的糟粕与中医里的一些错误理论,对于人们饮食观念的影响,外加西方素食主义和动物保护主义者的意识形态鼓吹,导致几乎所有人在吃上都处于一种拎不清的状态,头脑中充满偏见。
首先要明确我们为什么吃饭。显而易见人类吃饭是为了获取营养和能量,供我们身体生长发育,从事各种活动和繁殖下一代。营养是目的。而享用美味佳肴会给我们带来愉悦和快感实际上是进化赋予我们的一种手段,美味的愉悦是对正确营养选择的奖励机制。我们吃到的食物如果富含我们需要的营养,想关学化学信号就会刺激味蕾和鼻腔内的嗅觉细胞,产生电信号通知大脑分泌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来产生快感,就如同各种电视竞猜节目答对了加十分,这是一个道理。很多人的偏见喜欢把美味和营养截然分开甚至看作对立面,这是大错特错的。美味与营养在很大程度上是高度统一的。
说起美味,我们再来谈谈人的味觉。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酸甜苦辣咸”,其实辣味并不是一种味道,辣椒素这种蛋白质可以刺激黏膜上的痛觉神经,辣味实际上是一种灼伤的感觉。真正通过味蕾感受的五味是酸甜苦咸鲜。这五种味道分别代表了我们人类应该摄取或者避免的一些化学成分,是能吃与不能吃,有营养与没营养的指向标。酸味代表某些有毒物质和变质的有机物,所以总体来讲酸味对于人类并不是很好接受的一种味道,很多人吃了酸东西要皱眉挤眼睛。甜味代表糖类,母乳中存在乳糖,为了能让婴儿去吃母乳,人类进化出了对糖类敏感的天性。苦味往往代表对人类有害的化学物质,有些甚至是致命的,所以人类很不喜欢苦味。咸味代表矿物质,主要是钠离子,人体必需,所以很少人能够撑过不吃盐的生活。鲜味要讲一讲,鲜味的来源一般是游离的氨基酸(谷氨酸)和核苷酸,我们口中出现这两种物质就意味着“注意,前方大波蛋白质来袭!”蛋白质是对我们非常重要的营养,是组成我们肉体的主要原材料,占了我们去骨脱水干重的绝大部分。所以我们人类对于鲜味有着很高的欲求,鲜味让我们很享受。
为什么我们对鲜味有这么高的欲求?这正是因为,人类本质上是一种肉食动物。草食动物都感觉不到鲜味,肉食动物都可以,游离氨基酸和核苷酸在肉类和海鲜中含量较多,植物里除了极少数种类基本都不含。说到肉食草食和鲜味的关系,就不得不提大熊猫,大熊猫跟猫没关系,其实是熊科动物,学名是猫熊,从大熊猫尖牙利爪短肠子的身体结构来看,大熊猫是一种肉食动物,但是大熊猫以竹子为主食,这个就很奇怪了,有了基因测序技术后,科学家发现原来大熊猫的一个名叫“T1R1”的基因失活了,造成熊猫无法感觉肉类的鲜味。
人类这么喜欢鲜味,就说明人类是一种肉食动物。维生素中的VB12,是一种重要的维生素,缺乏VB12的话,人的神经系统就无法正常工作,有可能导致抑郁躁狂和和精神分裂,植物里不含VB12,而肉类中含量就比较丰富。全素食者如果不特意补充VB12有很大可能得精神病。
牛磺酸也是一种极其重要的营养,几乎参与人类的所有系统的生理活动,对婴幼儿大脑发育尤其重要。草食动物可以自身合成牛磺酸,而人体合成牛磺酸的半胱氨酸亚硫酸羧酶(CSAD)活性较低,所以主要依靠摄取食物中的牛磺酸来满足机体需要。也就是只能通过吃肉和吃牛磺酸补充剂来摄取。
在没有现代营养师的精心调剂的情况下,全素食饮食结构必然会导致严重营养不良,缺铁缺钙缺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蛋白缺脂肪。美国发生过好多起父母强迫婴儿吃素导致婴儿严重营养不良死亡的恶性案件,都是按谋杀罪判刑的。
从人类的进化史来看,人类也是不折不扣的肉食动物,远古人类的社会结构跟狼群基本一样,这种结构的产生就是为了狩猎,考古学证据也表明,无论是我们的近亲尼安德特人,还是我们的智人祖先,食谱跟狼几乎没区别,基本全是肉。从身体结构上来看,人类肉食动物的属性并不比狼低太多。草食动物的主要营养来源纤维素,至今我们仍然无法消化。
然而,时至今日,很多人仍然谈肉色变,觉得人还是应该吃粮食,不能多吃肉,甚至认为“人就是个吃五谷的物种”,“五谷杂粮是植物的精华”,殊不知,智人,也就是我们,形成以来大约有20万年历史,吃粮食的历史不到1万年。众所周知,人类必须的六大营养素是水,无机盐,糖类,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去掉水不谈,粮食几乎只含有糖类,其他营养含量相比人类的日常所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而肉类却含有丰富的的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可以给我们提供VC以外的全部营养,氨基酸通过脱氨基作用也可以转化成糖类供我们燃烧,肉类中的脂肪也可以转化成糖类。反过来糖类变不成人体必需氨基酸。
此外还有人迷信吃粗粮有益健康。其实粗粮细粮对于人类来说,本质区别不大,无论是粗粮还是细粮,营养成分都很不均衡,基本也就能提供热量。粗粮确实比细粮多一点点矿物质和维生素,但这点多出来的矿物质维生素与人体日常所需相比可以忽略不计。另外粗粮比细粮多点纤维素,不过也就是两口蔬菜的区别。
中学生物讲过,任何食物在我们体内的实际存在形式,都不外乎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这三种组分。但这三种物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们对胰岛素的影响状况,简直大不一样。
常年以粮食为主食,大量摄入糖类,人的血糖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坐过山车,长此以往就会导致细胞产生胰岛素抵抗。我们都会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自己的本职工作就是帮助把血液中的葡萄糖,搬运进细胞,再通过细胞内的一系列化学反应,给人体供能。而发生胰岛素抵抗之后,细胞会对胰岛素传送来的信号采取“部分屏蔽”。
这一屏蔽不要紧,我们的身体为了降糖,会继续分泌更多的胰岛素。随着我们吃下更多的碳水化合物,胰岛素浓度也越来越高,直到高出了安全警戒线范围。这时,我们体内的矜矜业业的细胞可按耐不住了,面对高得有些异常的胰岛素信号,它们会开始采取自保措施——继续屏蔽更多的胰岛素信号。久而久之,这种恶性循环持续作用,就形成了更广泛的胰岛素抵抗:更多的糖无法进入细胞被代谢利用,它们只能留在血液中,就形成尿糖了,于是就得了糖尿病。
而高碳水饮食导致的胰岛素水平升高,除了带来糖尿病风险外,还有一项更普遍的影响:使人更容易感到饥饿;并且,让你吃下去的食物更容易地转换成脂肪。找不到让你长胖的原因,再减肥也是徒劳。而说到这就又是一项认识误区:长胖是因为吃肉。吃什么补什么,吃肉就长肉,但也没见你吃了粮食身上长庄稼。当然也长不出庄稼,长肉倒是真的。胰岛素的功能之一就是促进脂肪生成和抑制脂肪的燃烧,换句话说就是拼命地把油脂在脂肪细胞里锁起来。当我们吃了大量的碳水(比如一碗白米),血液葡萄糖和胰岛素都会上升。胰岛素接着促进多余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或脂肪,脂肪在血液里被打包运输(导致血脂增高),最后到达脂肪细胞储存起来,被牢牢锁在你脂肪细胞的牢笼里,很难逃出来。相反,高脂低碳水的饮食会帮助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相对稳定,脂肪很容易从脂肪细胞逃出来,减肥就相对容易了,也就是所谓的“吃肉不长肉”。
而吃肉除了不长肉以外,我们吃的肉,其实就是动物的身体,20种氨基酸,牛磺酸,各种维生素(VC除外),钙,铁,锌,以及各种微量元素全在动物的身体里面。动物蛋白好,好就好在动物身体里面所含有的全面的营养。记住了,吃肉可不光补充的是蛋白质,而是补充的你所需要的绝大部分营养。
人类诞生以来,已经有20万年的光景,其中跟肉一起走了20万年,跟粮食一起走了年,跟蔬菜一起走了年,究竟什么才是最适合人类的食物,一目了然。我并不是说让人只吃肉和海鲜,适当吃些蔬菜补点VC和纤维素,润肠通便也是很有必要的,水果亦然。而且多吃蔬菜可以占据一部分消化系统空间,对防止过度饮食,减少卡路里摄入很有好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