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1年高三312历史科目
新高考改革越来越深化,变革已经是不可扭转的大趋势,目前还在学习着旧版教材和使用旧政策地区的考生,一定要及时吸纳最新的改革动态,让自己逐渐跟新高考接轨,因为按照中国改革的渐进性特点,为了给后面实行新高考的学生提供借鉴和经验,高考的试卷命题方向一定会向新高考转换,这些从年全国一卷二卷三卷的命题分析上得到验证。
今天姚老师就简单的先给大家讲讲新高考,讲讲中除了主三科语数外之外的两大黄金科目物理和历史中的历史复习方法。
年秋季开学,全国重庆、湖南、湖北、江苏、河北、辽宁、广东、福建等八大省市将要正式实施新高考“3+1+2”模式。“3”为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4个科目中选择2科。
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将按选考物理、选考历史两个类别分别公布招生计划、分别划线、分别进行投档录取。
“3+1+2”模式考生分数组成
语文、数学、外语、及首选科目物理、历史,使用考生原始成绩计入总分;
再选科目化学、生物、政治、地理,每科分,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分。
赋分方案:从目前已经公布的政策来看,依据考生卷面分划分A、B、C、D、E——5个等级,1分1档,最低30分,最高分。各省等级划分比例不同。
再选科目按等级赋分制,将每门科目按考生实考卷面成绩按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五个等级,各等级区间内人数比例分别为15%、35%、35%、13、2%。然后按等级转换到相应的分数区间,最后再选科成绩按等级赋分值计算高考分。
历史科目题型题量统计
最新的年高三“3+1+2”选择性考试历史科目题型题量统计。让还不熟悉高考题型的同学们在备考的同时,也了解题型规则,早有准备。不要忘了收藏转发随时看哦!!
历史科目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对史实的基本了解到结合特定的历史背景进行深入思考,需要一个逐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在高中历史科目的学习中,也要遵循由简到难的学习过程,注重多总结、多积累、多思考,在对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的基础上,通过做题来加深理解和思考。
高中历史科目学习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初次接触阶段
主要是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课堂内容的把握,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走,在课本中标注出相关部分的内容,比如相关事件的时间、地点、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影响等。同时要跟着老师的讲课思路,搭建本节的知识框架。对于课本中较难理解的部分,可以根据老师上课的讲解,在课本中做出解释。通过不同颜色的笔,来对书中的内容做出区分。
历史科目的学习离不开背诵,虽然高考中不直接对知识点进行考察,多以历史材料的形式出现,但牢固的基础知识往往是做题的关键。比如在选择题中给出一段历史材料,其中出现的时间点,是解题的一个关键线索,可以根据时间点来判断历史时期,从而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历史特点。在背诵的过程中,学生可以结合课堂笔记中的知识框架,根据知识框架的结果来记忆,可以让思路更加清晰。
巩固提升阶段
在课堂中学完内容后,除了要背诵,还要通过练习对知识点进行理解和巩固。背的会不一定做的对是很多文科生的通病。通过做题的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由于处于对知识的初步理解阶段,课后练习的内容不宜过难,以基础练习为主。
课本中涉及的知识点相对零散,缺少学习的系统性。在历史科目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总结,通过专门的笔记本进行归纳总结。比如在对一个章节的内容学习后,把这一章节所学的内容相互联系起来进行总结,根据各个阶段的标志性特点,对脉络框架进行整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待历史事件发特点。
综合能力阶段
在做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同时要掌握一定的做题方法和解题思路,明确考察重点。在做题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做题思路,养成良好的做题习惯,比如对于历史选择题,在阅读材料题干的过程中,圈出关键词和重点内容,尤其是与时间点有关的内容,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概括材料的内容。对于做错的题要分析出错的原因,处理疑惑和难点,并在做题的过程中注重知识点的回归,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高中历史科目大题解题思路
大题考虑一定要全面,背景原因要考虑内外、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交通;影响评价作用加上积极消极跟上面一样。近代经常要用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城市化这些词。具体的一些角度看下面的一些例子叭~
一.中国古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强盛,社会稳定。
经济:小农经济繁荣,工商业不断发展。
思想:儒家思想塑造了中国的传统道德。
对外:对外交往频繁,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科技:四大发明领先于世界。
二.古代不好的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腐化。
经济上:小农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思想文化上:科学技术出现停滞趋势;传统思想禁锢人的思想。政府实行思想文化专制,大兴文字狱、科举考试八股取士禁锢人的思想。
对外关系:由开放转向闭关锁国。
三.近代好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内忧外患,中国人逐渐觉醒。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自然经济逐渐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
思想:西方启蒙思想在中国不断传播。
四.近代坏事的原因、背景、条件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政府腐败。
经济: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自然经济占主导;外: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经济附庸。
思想: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禁锢着人们的思想。
历史科目选择题解题技巧
命题结构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
(1)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2)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4)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5)简述……的启示
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
(1)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2)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3)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据答案形式分:
(1)列举型:如: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写出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等。(2)简述型:对答案要进行简单论述。
必杀技----排除法
01、材料排除
要注意:不管你说得多么对,只要你跟材料不相符,都得要走开!
没错,在这里,请同学们高度重视材料内容
很多同学有着丰富的课外史学知识
所以在做历史选择题的时候,就比较容易过度推导
“我记得我看的《XXX》这本书上就是这样写的呀,怎么可能会是这个选项?”
“以前玩手机的时候看到YYY上面的文章都说了这个东西可能不是真的了,但...还是选错了?”
“我把课本背的那么熟练,不信你看ZZZ处的那一大段话不就是说我选的这个选项吗,这出题的老师难不成没看过课本?”
噢,上面这些情况都是一些基础比较好的同学们常犯的错误
“材料在先,史料靠边”
出了啥事,发生了什么,同学们都要以材料为准。
材料说什么就是什么,把不符合材料意思的选项都送出熊猫屋
再根据文字材料判断性质,比如材料在讲思想,那么正选大概率就是思想
然后再调动所学适当推出正确选项!
02、感情色彩判断
看到诸如此类极富感情色彩的表述请同学们高度重视
作为以唯物史观指导下的学科,表述尽可能理性客观
但是,这一招色彩判断,仅仅是“判断”它能够帮助同学们迅速排除错误选项,并不代表那些就一定是错误的哦
这里面可能存在误杀,请谨慎使用。
03、材料分层对应
对于任何文字材料想要迅速读懂材料所表达的意思
同学们一定要有层次和结构意识
把材料划分后再看选项是否能和材料表述是否一致
04、基础知识排除
此法是最简单的,也是最难的
倘若你熟练掌握高考历史的基础知识
一些明显的设错便可一眼秒排
比如时间和具体史实
这两类是最容易拿分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
只要同学们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便可快速锁定正确答案
并根据上述方法验证再作出选择
这里放置了一个历史阶段特征供大家参考
以下展示中国古代史的阶段特征:
一.春秋战国时期:(BC~BC~BC年)——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度确立
1.政治上:出现了春秋争霸和战国兼并战争,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各国纷纷变法图强。
2.经济上:由于铁犁牛耕出现,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逐渐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纺织业、冶铁业等成为手工业的主要部门,私商成为社会的一大群体,商业兴盛,但受重农抑商政策限制。
3.文化上: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道家、法家、儒家、墨家成为主要的流派。天文学发达,战国时出现了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氏星表》。文学上以《诗经》和《离骚》为代表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基础。
二.秦汉时期(BC~年)——封建大一统
1.政治上:秦代开始出现大一统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了中央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地方的郡县制,汉承秦制,皇帝制度、郡县制、三公九卿制得以沿袭,并发展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了地方王国势力的壮大,最终酿成“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期逐渐解决了“王国问题”。
2.经济上:封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牛耕推广,汉代出现了耧车和代田法。汉代的炒钢技术和青瓷制造技术表明了手工业的进步。国家统一和政治安定也促进了商业的发展。
3.文化上:秦代的焚书坑儒到汉代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由法家到儒家转变,更能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秦汉科技发达,造纸术的发明改进,《九章算术》、《伤寒杂病论》是汉代的典型成就。汉代在文学上出现了新的文体——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年)——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
1.政治上:长期处于国家分裂时期,战乱不断,民族融合加强。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的政治特权,选拔官员看重出身和门第,不注重才能。政治制度上出现了三省制。
2.经济上:北方经济遭到破坏,南方经济发展。
3.文化上:此时佛教盛行,佛教文化突出。
书法艺术进入自觉阶段,出现了王羲之、王献之等书法大家。东晋顾恺之的绘画讲究“以形写神”推动了绘画艺术发展。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农书之一。是比较系统、完整地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经验和知识。
四.隋唐时期(~年)——封建社会的繁荣
1.政治上:国家统一局面再次出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完善,出现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分割宰相的权力,加强了皇权,同时三省分工协作,提高了办事效率。科举制打破了按门第选拔人才的标准,通过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阶级的基础,唐玄宗统治后期,由于地方节度使势力迅速膨胀,形成内轻外重的局面,最终酿成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此后持续一百多年的藩镇割据的分裂混战局面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发展。
2.经济上:封建经济繁荣,农业方面出现了曲辕犁和筒车,手工业方面制瓷技术进步,瓷器取代丝绸成为外贸的代表。唐代商业繁荣,长安成为国际大都市,但商业贸易受官府严格控制。
3.文化上:佛、道、儒三家思想均发展,儒家受挑战。科技发达,雕版印刷术和火药技术出现。唐代诗歌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出现了李白、杜甫等大诗人。书法艺术、绘画艺术成就突出,出现了欧阳询、颜真卿等书法名家和阎立本、吴道子等绘画大师。
五.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时期(~)——封建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1.政治上:政局上由若干民族政权并立到大一统,制度上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宋代分割相权,削弱地方官的权力,解决了地方分裂问题。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大变革。
2.经济上:商业发达,宋代坊市的界限被打破,交子出现。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许多大港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景德镇成为全国的“瓷都”。
3.文化上:程朱理学的出现促进了儒学的发展,成为官方哲学。科技走在世界前列,三大发明完成并外传。元代郭守敬编订《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历法。文学形式上出现了词和散曲。艺术上有苏轼等书法家,还有风俗画的代表作《清明上河图》,元杂剧表明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
六.明清时期(~)----封建社会渐趋衰落,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1.政治上:君主专制空前加强,丞相制度自明代废除,随之出现了内阁、军机处,决策权集中到皇帝手中。
2.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许多工商业市镇,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由于政府的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碍,外贸也逐渐萎缩,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
3.文化上:儒家思想遭受批判,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想。传统科技处于总结阶段,出现了《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明清时期主要的文学形式是小说,更能适于市民生活需要。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突出,京剧出现并成为流行全国的剧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