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中华民族盛世梦的传奇图腾与千年
宋家汴都全盛时,万方玉帛梯航随。清明上河俗所尚,倾城士女携童儿。
城中万屋翚薨起,百货千集成蚁。花棚柳市围春风,雾阁云窗粲朝绮。
芳原细草飞轻尘,驰者若飙行若云。虹桥影落浪花里,捩舵撇篷俱有神。
笙歌在楼游在野,亦有驱牛种田者。眼中苦乐各有情,纵使丹青未堪写。
翰林画史张择端,研朱吮墨镂心肝。细穷毫发夥千万,直与造化争雕镌。
图成进入缉熙殿,御笔题签标卷面。天津回首杜鹃啼,倏忽春光几时变。
朔风卷地天雨沙,此图此景复谁家。家藏私印屡易主,赢得风流后代夸。
姓名不入宣和谱,翰墨流传藉吾祖。独从忧乐感兴衰,空吊环州一抔土。
丰亨豫大纷此徒,当时谁进流民图?乾坤仰意不极,世事枯荣无代无。
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今大理卿致仕鹤坡朱公所藏也,族祖希蘧先生之遗墨在焉。予三十年前见之,今其卷帙,完好如故,展玩累日,为之叹惋不能已,因题其后。弘治辛亥九月壬子,太常寺少卿兼翰林院侍讲学士,云阳李东阳识。
——李东阳《清明上河图跋记》
《清明上河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故宫百宝之首,是是名满天下,中华文化中最耀眼的一颗明珠。
整幅画长5.28米,宽2.52米,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用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的展示了十二世纪我国的城市风貌和当时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
一、国宝传奇:三盗四出五进宫
但是这幅名画问世后却命运多蹇,经历了三盗四出五进宫的传奇故事。
一进宫
作者张择端是宋徽宗时期的翰林画史,在北宋建中靖国元年(年)将京师汴梁一带的风景和人物入画,画成了一幅长达5米多的绢本画并呈送给宋徽宗赵佶,宋徽宗用瘦金体在画上写下了“清明上河图”五个字,又盖上了双龙金印。这是一进宫。
二进宫
这幅传世名作问世不久,就赶上了“靖康之耻”,汴梁陷落,于是流落到民间下级官吏张著手中。张著留下题跋,交待了作者和绘画的时间。后来蒙古灭金吞宋,《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元大都的皇家府库。这是二进宫。
三进宫
元朝至正年间(年),一个装裱匠用临摹的赝品将此画偷换出宫。然后悄悄卖给某个官吏。后来负责保管的家臣又卖给杭州人陈彦廉。
元至正十一年(年),收藏家杨淮从陈彦廉处买下,题跋记录了此画被盗出宫的经过。来到明朝,《清明上河图》先后流经吴宽、李东阳和徐渭等人之手。明嘉靖年间,此画辗转到严嵩手里,严嵩失势被抄家后再次被收入宫廷。这是三进宫。
四进宫
明万历六年(年),太监冯保盗画,并题跋写下此画被严嵩父子所夺的故事。冯保还编造画作被毁的传言,所以清明上河图就在人间销售了,冯保被抄家没找到。
宋本《清明上河图》的神秘失踪,导致出现很多仿造、仿作的明代版本,此中以仇英以苏州为摹本仿作的《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甚至出现批量生产的仇英版《清明上河图》,学界称为“苏州片”。这引发《清明上河图》热,与之相关的知识、宋朝汴京时期繁荣的历史和文化,都被一一发掘、阐释。
两百年后《清明上河图》才重现人间。乾隆时期,此画被湖广总督毕沅所得。毕沅死后毕家被抄家问罪,《清明上河图》被收入宫廷。这是四进宫。
五进宫
年,宣布退位的末代皇帝溥仪,将宫内珍宝以赏赐的名义偷运出去,《清明上河图》真迹和另外两幅仿品在伪满洲国成立后,流落到了长春。日本战败前夕,携带国宝准备逃亡日本的溥仪在机场被苏军扣押转交人民政府,三件《清明上河图》放在东北博物馆的仓库之中无人问津。直到新中国成立,才被杨仁恺老先生无意中发现,这次《清明上河图》回归的不是宫廷,是人民的殿堂——故宫博物馆。
《清明上河图》颠沛流离年的过程中似有魔咒一般,个人收藏往往就会倒霉。或许是因为常人难以承载其分量之重。
二、清明上河图.汴京—古代的“中国梦”
1、中华传统农耕文明的巅峰——北宋
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而造极于赵宋之世。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
中国历史有烈商、礼周、暴秦、强汉、雄隋、盛唐、富宋、蛮元、刚明、N清的说法。
由于近现代居弱,如今的大众喜欢回忆强汉、盛唐,跪习惯的喜欢鼓吹大清。但是国外学术界对中国历代的评价中,宋朝为最高,认为宋朝是我国传统文化发展的巅峰时代,文学、艺术、哲学、教育、科学、医学、工艺可谓是百花齐放,并且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北宋的富裕放到今天的世界依然是巅峰造极。
GDP水平占全世界60%,远超汉文景之治,唐开元盛世,清康乾盛世,人口数倍于北宋的清朝GDP水平都不到北宋的2/3,今天的美国坐拥货币霸权,也没有北宋那么高的水平。
宋朝工商业极度繁荣,而且全世界第一次出现了纸币、银行信用这些金融产物。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发达,泉州港、广州港的商船频繁远航到阿拉伯、东非、印度和亚太地区。
在农耕文明的中国,北宋工商税占国家税收的70%,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工商税收远远超过农业税的时期,一直到清末中国工商税收才再一次超过农业税。
国富民富,让北宋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唯一没有大规模农民起义的王朝,史书记载的几次农民起义影响力仅限于局部的一省。
宋朝文教发达程度也是世界领先,京师设有国子学,太学等等,另外有专业性很强的武学、律学、算学、画学、书学、医学……宋仁宗以后,鼓励各州县兴办学校,各州县由官府负担食宿的学生人数达到十五、六万人。除了官办学校外,四大书院石鼓、岳麓、白鹿洞、应天书院为代表的民间教育兴起。
如今人总是说弱宋,其实宋朝军事力量并非想象的那么弱,宋朝常备军数量世界第一,募兵制也保障了军事力量的强悍,装备水平也领先。只是不幸的是,宋朝失去燕云十六州的屏障,以及华北、西北养马地,战略居于劣势。然后遭遇的对手是因为小冰河时期生存压力之下快速发展崛起的草原群狼。崛起的辽、金、蒙古放当时都是吊打全世界的存在,亚欧大陆所有强国都被蒙古快速灭国,而偏安一隅的南宋都能抵抗半个世纪。
2、代表国家宏观格局转变的繁华都城—开封
开封是七朝古都,是战国时期的魏、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的皇城。
黄河孕育的中华文明,在早期王朝的更迭,纷争与统一的拉锯战中,形成了西安——洛阳——开封为核心的东西轴线。自宋代开始,随着南方开发,经济重心南移,形成了一个北京——杭州——南京的南北中轴线。
北宋选择定都开封,无论是在政治、经济层面都具有承前继后的现实意义,是从东西之争向南北之争宏观格局转变的标志与枢纽。这让汴京开封具有与其他古都截然不同的气质。
汉唐之长安,洛阳,地处关中腹地,代表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国家崛起,呈现出大国威仪气象。
元明清之北京,则是在中华民族疆域基本成形的时期定都,呈现出中央集权下多民族统一与命运共同体强大的凝聚力。
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南京,南宋杭州则是南方东南地区持续开发,经济重心南移,文化发达,经济富庶层面的象征。
前二者是偏向于政治层面,后者偏向经济文化层面。而作为位于东西轴线之上,大运河南北轴线中段枢纽的开封在中国古代历史则成了集政治、经济、文化层面大成的都城。
在经济层面,开封当天下之要,总舟车之繁,控河朔咽喉,通荆湖运漕,成为当时掌控国家生命线的枢纽。
在政治层,开封虽地处无山川之险的四战之地,不利于守,但是西索温洛,东镇齐鲁,背依燕赵,面控江淮,方便军队和粮草的调动,有利于控制中原和进取北方的能力。
在城市建设方面,五代以来都城在洛阳和开封之间交替,经历唐梁晋汉周几代王朝开发,尤其是周世宗柴荣修筑开封外城,使开封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三重城墙的城市。又取消了传统取消了坊市分离制度,拓宽城市街道,城市建设焕然一新,极大的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
当时的开封是世界历史上第四个人口超百万的城市,前三个是长安、洛阳和南京,第五个南宋临安。
百万人口的城市对今天来说不算什么,但是同时期欧洲的所有的“大”城市,放北宋也就是个县城的规模。
当时全世界城市夜晚一片漆黑,开封则灯火辉煌。
当时全世界城市夜晚都很安静,开封依然人流涌动。
当时欧洲城市脏乱差不堪入目,开封琳琅满目的商铺,丰富的饮食,热闹喧嚣的节庆,发达的文教,众多的勾栏瓦子市民娱乐场所,和施药局、慈幼局、养济院、漏泽园等完备的福利措施。
……
用国外学者的话来说,当时一位欧洲君主的生活水平还比不上东京汴梁一个看城门的士兵。
在《宋史》和诸多野史笔记之中,有许多关于汴京百姓生活,官场交往,城市建设等方方面面的记载,透过这些尘封的文字,千年以后的我们,依然能从中感受当年繁华和富庶。
而《清明上河图》,就是对当年开封繁荣最直接的描述。
3、超越时空的盛世梦想
在中国绘画史上,唐以来的宗教、贵族仕女画到了宋代,出现两个发展方向,一是山水花鸟画,二是《清明上河图》为代表写实风俗画。后者就是当时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和新兴市民阶层催生的产物。自宋以后除了在明朝偶尔昙花一现便不见踪影。
但是与中国其他传世名画相比,《清明上河图》不只是一幅画,不再是一种美术形式,早已成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社会现象,一种精神向往。
(1)它是中国王朝的盛世梦想
张择端没想到的是,他本意是揭示盛世危机的“画谏”作品,没有引起宋徽宗的注意不说,反而成了后世历代王朝统治者梦想中繁华盛世的象征。这种民众安居乐业,商业繁荣、国家富强的景象是历代有为君主的目标。
(2)它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归属
《清明上河图》以平民为主角,纪录性的市井风情,在社会人文角度来说是一种巨大进步。这种种平民式的高贵,是一种红尘的惊艳。自由、民主、理性的向往并不是每个人的终极理想,大多数中国老百姓热爱的是《清明上河图》的安乐富足。
那时候的的中国人,满满的文化自信,中国儒道文化大放光芒,不想今天那样很多人沉迷国外宗教。
那时候的中国,文教昌盛。乡间岁末郊社有秀才行文,宿老领礼。寒门士子,农桑人家,均可以因为学而优而出入庙堂。
(3)它是超越时空的中国文化符号
《清明上河图》成为熊猫、长城以外的一个重要的中国文化符号。
《清明上河图》是不需要翻译的中国社会历史和城市模型,可以让广大外国人更容易地直接了解中国,成为中国的文化符号和历史城市符号。
东亚文化圈日韩对《清明上河图》的可以说是狂热,以前日韩人家里以挂着《清明上河图》为荣,中日邦交正常后在日本展出引发追捧。
而西方汉学家教学时,常从它入手来形象地认识古代中国。
早在明代,《清明上河图》的衍生品就已经产业化。到了现代更是形成文化产业,各种材质、各种表现形式的《清明上河图》不断涌现,既有纪念币、邮票、雕刻品、绣品等等。另有以此命名的歌曲、影视作品、歌舞剧、大型舞蹈诗、大型交响音画、二胡曲、小说等文艺作品,也是层出不穷。《清明上河图》蕴含的无穷魅力不断得到发掘,创造出了巨大财富。
三、中国梦和西方梦在两次大疫中的轮回
1、陨落的开封和崛起的西方
汴京开封在北宋灭亡后成为金人都城,但是繁华不减当年,蒙金汴京之战前人口甚至超过万左右。年金兵围攻汴京,汴京大疫,年元兵攻破汴京又是一场大疫。两次大鼠疫导致家战乱导致开封城死亡人数约90万人,占总人口40%。
在年黄河决口把开封城淹没殆尽,风、水、土(沙)、(兵)火侵扰之下,一代繁华的雄城的汴京被泥沙掩埋,从地面上消失了。开封城陨落,中华古代文明也从巅峰走向下坡路。
而在中世纪黑暗的欧洲,在14世纪黑死病流行导致总人口三分之一的0万人丧生后,即让蒙古军撤离,又促进了欧洲人身体的进化,还推动了科学和理性的思潮,通过文艺复兴运动带动的社会变革开始崛起。
2、清明上河园重启开封繁荣之路
到了近现代,几度浮沉,年大宋造极于世的七朝古都开封已成追忆。
原来的郑县,郑州因为成为全国交通枢纽从而发展成为新的省会,并成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直到年,清明上河园正式投入运营,唤醒了开封沉睡千年的文化基因,开封才携铁塔行云、繁台沧桑、相国霜钟、隋堤烟柳等,美景处处,驰名中外。古城墙、包公祠、开封府、延庆观、岳飞庙等宋韵古风重新出现在国人视野,年开封成为河南省第一个三产比重超过二产的城市。
开封,古称“启封”,意为“启拓封疆”;又称“夷门”,是“天下之要害也,得之可以成事。
盛极之时的开封成就了《清明上河图》,而在开封衰落之时,《清明上河图》又重新开启开封的繁华之梦,开封这座城市的命运随着一幅画走了一个轮回。
3、不变的中国梦和破碎的西方梦
在年庚子年的全球大疫中,中西方表现截然不同。
中国是一如既往的举国动员,不惜经济代价和社会成本,打响了疫情防控战。不分贫富贵贱,一律救治,中国人民一如既往的秉承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家国情怀,全国停摆配合防控,成功的阻止疫情蔓延。
而西方欧美发达国家,则把文艺复兴时代的民主、自由、人权抛到了脑后。实施的是“群体免疫”,为保经济放任疫情蔓延,权贵政客从金融市场、物资买卖中获利,平民百姓不仅治疗不起,连检测都检测不起。
文艺复兴以后,欧洲人从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变,神权让为给蓬勃发展的人文主义思想。人道主义、天赋人权理论成为主流思潮。
进入21世纪,在金融资本主导的西方社会,因为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智能科技革命的兴起,贫富差距的扩大,反人类的精英主义思潮和新FXS主义学说正在兴起。文艺复兴以来那一套自由、平等、民主、博爱、人性至上的人本理论,以及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宣言的天赋人权,神圣人权论逐渐沉寂。新达尔文主义的优胜劣败论受到追捧,并引发全球的文明、国家和宗教层面的冲突。群体免疫正是新达尔文主义的典型表现。
如果说,重启开封的历史轮回的背后,是《清明上河图》这一千年文脉神奇的魅力所在。
那么,在这次大疫的全球格局变幻中,中国种种表现,其浓缩和体现的文化的力量,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再到信息时代,贯穿古今,数千年不变!
从《清明上河图》的盛世梦到今天的中国梦,不需要太多的口号和诠释,却镌刻在每个中国人的血脉里,给我们带来满满的自信和希冀!
这就是文脉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4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