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大瑶山现爬行界大熊猫,头像蜥蜴尾似鳄
广西境内北回归线偏北的平原丘陵之中,耸立着一座雾海云山——大瑶山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座“大自然的迷宫,鸟兽的天堂”的话,那么大瑶山则更是“云的王国,雾的迷宫”。大瑶山的最深处,苍翠葱茏,重峦叠嶂
八月上旬,有驴友在穿越大瑶山的途中,发现一种神秘的爬行动物,做进一看,它的头部和体形与以前书上看到的蜥蜴十分相像,颈部以下特别是那个尾巴,很像迷你版扬子鳄。随行的向导走过来一看,说这叫木睡鱼,近几年来在大瑶山里十分罕见。
01爬行界的“大熊猫”:头部似蜥蜴,尾部像扬子鳄
其实,向导眼中的木睡鱼,专有名字叫瑶山鳄蜥,生活在大瑶山的村民一般叫它木睡鱼。它们身体的前半部分与普通的蜥蜴没啥差别,但是后驱与尾巴看起来特别像鳄鱼,所以取名鳄蜥。按照生物学上的分类它们依然属于有鳞目、蜥蜴亚目,与鳄鱼其实是没啥关系。
木睡鱼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已经列入濒危动物品种,有“爬行动物当中的熊猫”之称。它们是第四纪冰川后期残留在我国华南地区的原始爬行动物,距今已有1.9亿年历史,曾经和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有“活化石”之称。
木睡鱼是爬行动物中比较古老的一类,体长15-30厘米,尾长23厘米左右,体重50-克。刚出生的小木睡鱼更“迷你”,最轻的只有2克,最重的也就4克。
木睡鱼橄榄褐色,侧面较淡,染有桃红或桔黄色并杂有黑斑,体侧的红色条纹均为淡红色,灰度很高,与其相间的黄色明度也不太高,与背部的棕褐色过渡均匀;背部至尾巴的端部有暗色的横纹,腹面呈乳白色,其边缘带有粉红色或桔黄色;面部眼睑下无放射状条纹,而有斑点分布,并且面部整体颜色呈黄色。
在吃上,木睡鱼绝不挑食,只是能吃的,它都下手,只要体型不是特别大都是它猎杀的对象。不过,木睡鱼主要以昆虫为主,另外也会猎杀一些小型的鱼类,甚至是各种蛙类,也吃蝌蚪、蚯蚓与蠕虫。
02超级贪睡:蜥蜴中的“猪八戒”,从10月一直睡到来年的5月,一睡就是大半年
木睡鱼是蜥蜴中的“猪八戒”,以懒惰闻名。木睡鱼早期在民间叫木睡鱼、大睡蛇等等,因地区不同可能叫法也不同,但基本跟“睡”这个字有关系,原因就是木睡鱼性情却非常懒惰,是一个十足贪睡的家伙。
喜欢早晨与黄昏出来活动,大白天的则喜欢呆在岩石或距离水面不远的树枝上一动不动;一旦受到惊吓,木睡鱼立即跃入水中,或潜藏在岩石下洞穴里。
这种木睡鱼一般生活在大山小冲沟中,喜栖在有乔木林,林下有乔灌木藤蔓,地表植被潮湿阴凉,透光度在20%左右,有流水的积水窝附近。
这货睡觉的时候,头朝天空昂首匍匐,四肢紧紧抱住树干,闭着眼睛。其睡觉的时候很沉,一般不容易被吵醒,而且即使在非睡觉的时候,木睡鱼也是一副慵懒的状态,趴在树枝上一动不动,跟睡着了没两样。
这还不说,如果环境温度长时间低于18度,活动开始减少,转入冬眠。从10月一直沉睡到来年的4-5月份,等到春暖花开,才肯起床。可以算得上是爬行动物中的第一睡神了。
若在5-7天内温度高于26度,活动于反应变得迟缓,摄食量明显下降,如超过14天,食欲明显下降,消化能力下降,会出现死亡。
03被埋没的国宝:存在了数百万年,却鲜有人知,如今濒临灭绝
据报道,目前木睡鱼在全球仅分布在中国广西、广东和越南的部分区域,全世界仅存多只,正处在岌岌可危的困境中,濒临灭绝,急需加强保护。
广西大瑶山地区是首次发现木睡鱼的地方。年广州中山大学生物考察队首次在今广西金秀县罗香乡琼武村采得28条似蜥蜴,尾巴却像鳄鱼的爬行动物。年德国学者把它归类为异晰科鳄蜥属,定名为瑶山鳄蜥。
长期以来大瑶山被认为是木睡鱼的仅有分布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在广西东部大桂山发现了木睡鱼,这也是人们第一次在广西大瑶山以外的地方发现木睡鱼。
等到21世纪时,人们又在广东北部的韶关市一处保护区中发现了木睡鱼的身影,待到年时,人们又在广东茂名地区发现了木睡鱼,而且还是一个不少的种群数量。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野外木睡鱼数量呈上升趋势。已经从年的只发展到现在的多只。广西分布有野外木睡鱼多条,其中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条左右。
雪灵谷自然实验室/出品
参考资料:中国动物志、广西大桂山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东省罗坑鳄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茂名林洲顶保护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1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