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什么是一只熊猫解决不了的

Hello

大哥哥小姐姐们

又是我

你们的皮妹儿

前两天

网上有一则关于

大熊猫“白化”的新闻

研究人员表示

“白化”现象在脊椎动物各类群中广泛存在,但均较为罕见,通常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动物体内无法正常合成黑色素,从而在外部形态上呈现白色、黄白色或浅黄色。

不过大家可以放心,单纯的“白化”突变并不影响动物正常的身体结构和生理功能,除了可能造成动物在环境中更容易暴露踪迹、身体对日光直射更为敏感以外,通常对动物的活动、繁殖均没有明显影响。

知道了“白化”大熊猫

并没有什么危险后

网友们的脑洞就关不上了

有的网友脑中瞬间上演了

百十来集大型家庭伦理剧

有的网友

发出了直击灵魂的拷问

有的网友

甚至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当然像了

毕竟

大熊猫也是熊科啊

早在文字产生初期就记载了熊猫的各种称谓。《尚书》称其如虎如貔如熊如羆(音pí,棕熊的意思),《尔雅》称貘似熊,《诗经》称貔,《后汉书》和《山海经》称貊,《峨眉山志》称貔貅等等。

在曾经一段时间里,人们对大熊猫的称呼是「大猫熊」,或直接就是「猫熊」,而早在年,西方人刚刚见到大熊猫的时候,更是叫它们「黑白熊」。

那为什么后来就叫成「大熊猫」了呢

对此也是众说纷纭

“误会论”的“专家”说,这是因为当年书写与阅读的习惯是从右往左,所以就从「猫熊」变成了「熊猫」。“学名论”的“学者”认为,大熊猫的学名是Ailuropodamelanoleuca,意为“与小熊猫相似的兽”,所以就相对「小熊猫」而称呼它们为「大熊猫」。“语法论”的“大咖”则表示,「熊猫」的称呼更符合古汉语「大名冠小名」的构词法,就像「虾米」、「蜗牛」等一样。

反正不管怎么样

如今都统一将其称为

「熊猫」

那它们是如何成为国宝的呢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

“国宝大舞台”

说出大脸喵

哦不

大熊猫的故事

首先

是它们“坎坷的家族史”

根据考古发掘,史前年代之时,大熊猫曾在如今的河南地区大量繁殖。不过由于可以食用和特别的皮毛被古人青睐,曾遭到过大肆的捕杀。

后来由于栖息地的狭窄,导致了野生大熊猫近亲繁殖,后代生命力大大降低,很多熊猫宝宝不是畸形就是连世界都来不及看上一眼,种群数量是越来越少。

并且19世纪时,西方人知道了大熊猫的存在,前来大量捕捉,很多大熊猫不是在运输途中死去就是死在了国外。

再加上赖以生存的环境以及食物被不断破坏,逐渐把大熊猫逼上了濒临灭绝的地步,成为了IUCN红色名录内的易危物种。

其次

是它们“不靠谱的原生家庭”

大熊猫在4~8岁时才性成熟,生育年龄可达20岁,交配季节为每年3~5月,而雌性大熊猫一年之中只有3到7天发情期,并且交配时间极短。不仅不容易受精不说,生也就只能生1到2只。

在这种繁衍率很低的情况下,熊猫麻麻要是生了2只宝宝,还会扔掉一只!

因为熊猫麻麻的奶水和身体各方面原因也只够全心全意的喂养一只宝宝,被放弃的那只就只能静待死亡。

不过,在人为干预了大熊猫的生存后,如果熊猫麻麻生下两只宝宝,机智的“饲养猿”会借机“偷走”一只,并在熊猫麻麻不注意的情况下,让它进行交换喂养。

在这种情况下,熊猫宝宝的生存得到了极大的保障,甚至连3只也都养得活!

最后

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它们萌啊

上个世纪,生态学家KonradLorenz提出了一个理念叫:“babyschema”:人类包括一些灵长类动物,在他们婴幼儿时期,会有一些共同特征,比如说头更加圆,眼睛非常大等。这些特征定义了人类传统意义上的“可爱”的脸。

这个理念其实可以适用于所有动物,其中大熊猫体态丰腴没有褶、头圆耳圆眼睛圆,就非常可爱啊!

除此之外,咬合力和棕熊齐平、奔跑速度在海拔两千米高度的山地里能超过刘翔平地最高速度、顺手还能锤爆3、4头狼的真·残暴·肉食类动物,由于生存习性的改变只能吃竹子,还消化不了,没事滚个山坡,抱个大腿啥的,怎!么!能!让!人!不!爱!

并且,大熊猫十分长寿,野生熊猫寿命一般为15至20岁,相当于人类的45岁到60岁,而人为干预的熊猫更是可以活到30岁以上!年10月16日,住在香港海洋公园的雌性熊猫「佳佳」就以38岁的高龄去世,是目前为止最长寿的熊猫。

除此之外

还因为熊猫是我国特有

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以及

熊猫黑白相间的毛皮仿佛太极两仪一般

符合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等原因

让熊猫稳坐国宝宝座

并且

保护熊猫所获得的收益

可是远远大于支出的

要知道

现在全世界的大熊猫

可都是中国的啊

别的国家要想拥有

还得来借啊

!!!

反正不管怎么样

单凭它萌

我就被圈粉一辈子

!!!

以上

就是本期全部内容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319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