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邮票诞生记
(文/沈红辉)淡粉樱花和深红牡丹之上,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捧吃着薄绿色的竹子……这个人见人爱的画面,来自日本邮政公司9月29日正式发售的“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邮票”。
这套邮票由两款邮票组成,都以大熊猫为主设计元素。这套邮票有何寓意?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记者就此联系采访了日本邮政公司。
邮票设计师玉木明工作照(日本邮政公司供图)
设计师的“熊猫记忆”
“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邮票”的设计师叫玉木明。整个日本邮政公司有8名邮票设计师,玉木是邮票和明信片室负责人,也是最资深的设计师,其设计的邮票曾斩获日本国内外多个设计大奖。
去年9月,玉木开始构思这套邮票的设计方案,很快就决定把大熊猫作为主元素。因为在玉木的记忆中,熊猫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象征。
年9月29日,中日两国在北京签署《中日联合声明》,实现邦交正常化。一个月后,中方赠送日本的大熊猫康康和兰兰抵达东京,轰动整个日本。当时,年仅4岁的玉木明在电视上目睹了这一切。
“印象特别深。对我来说,那时的中国就是熊猫。小时候,我随父母来东京旅游时还特意去上野动物园看了康康和兰兰呢。”他笑着对记者回忆。
大熊猫在日本一直深受民众喜爱。近年来,上野动物园的真真连续产下香香和双胞胎晓晓、蕾蕾,在日本国内再次掀起“熊猫热”。
“日中邦交正常化50周年纪念邮票”的两款设计中,一款是两只成年大熊猫,另一款是一只成年大熊猫和两只大熊猫幼崽。
玉木说,这两款邮票的熊猫形象是有原型的,那对成年大熊猫就是康康和兰兰,另一款的三只则是香香、晓晓和蕾蕾。
从零开始学水墨画
设计主元素很快敲定,但采用何种表现技法让玉木犯了难。
玉木认为,中日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形成许多相通的文化,邦交正常化50周年对中国和日本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一定要用中日相通的文化来创作。
斟酌再三,玉木选用了水墨画。“水墨画原是中国代表性技法,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水墨画落地生根,独自发展,也诞生众多佳作。水墨画成了很典型的中日相通文化。”他谈起原因时说。
令记者吃惊的是,玉木此前没画过水墨画。这个日本首席邮票设计师,为了这套邮票不惜从零开始学习。
起初,玉木以为水墨画用普通墨汁即可,但看了相关书籍和网上的教学视频后,他意识到作画一定要砚台。他于是自费买了好几种砚台,有中国进口的,也有日本自产的,贵的花了多元人民币。
玉木很快认识到,水墨画只有黑白两色,看似简单,但其实奥妙无穷。作画工具笔墨纸砚,品种繁多,各种组合的勾勒渲染效果千差万别。仅宣纸,中日两国的产品就有几十种,生宣、熟宣,墨韵变幻无穷。在创作这套邮票的日子里,他每天晚上都沉浸在水墨画的世界里钻研。
玉木明向记者展示宣纸样本装订而成的“墨色和渗染效果”集(沈红辉摄)
玉木向记者展示了一本由各种宣纸样本装订而成的“墨色和渗染效果”集。为找出最合适的组合,他买了十几种宣纸,尝试各种墨和笔的浓淡和渗化。在试了上千次后,他最终选用了奈良县的墨和中国产的红星牌宣纸作画。这个搭配产生墨韵,最让他满意。
从确定设计方案到定稿,整个过程花了4个月时间。玉木说:“水墨画的创作,犹如烧瓷。下笔干透前,效果难料,不受控制。这是水墨画最绝妙的地方,不同于西方的绘画技法。西方的绘画技法讲求精确,但东方不一样,更注重意境,变幻莫测。”
尽管费了不少功夫,但玉木觉得一切都很值得。“纸墨笔砚是中日共通的文化,这套邮票是中国纸和日本墨的联袂作品,也是中日文化交流的缩影。”他笑道。
来源:参考消息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