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微笑会玩球,比大熊猫更加完美,这
滇金丝猴有着和大熊猫相似的长相,也穿着黑白两色的“服装”。并且,滇金丝猴的牙齿排列、骨骼与人类完全一样,甚至可能有着笑肌。滇金丝猴有哪些生活习性?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这群可爱的“雪山精灵”?
出品:格致论道讲坛
以下内容为中国灵长类学会名誉理事长龙勇诚演讲实录:
大家好,我是龙勇诚。我这一生都在做的一件事就是研究金丝猴,这件事已经做了几十年。我来到云南的时候只有二十多岁,现在已经快奔七了。
但其实我一开始想学习的并不是动物学,而是物理学。这完全是我高考报考时的一个失误,我当时没想到研究动物竟然是一门科学,所以一看到“动物学”,就以为它是“运动物理学”的简称。
所以最初我在中山大学学动物学的时候是比较无奈的,后来钱三强院士在给我们讲座的时候特别提到:不要以为物理学好学,要想突破它是不容易的;生物学方面反而还有很多可以突破的地方,我们这些学生物的可能会有更多的机会。这使我在心里有所安慰。
一生寻猴之路
我第一次来到云南是在年,那时我大学毕业才三年。刚到云南时,我其实也不知道要做什么。后来在昆明动物所看到了滇金丝猴后,我就在想:这种动物如此稀奇,在全世界的动物园都没有,我应该去研究它。所以最初我研究金丝猴是因为好奇,最后跟它结上了一生的缘分。
这是我第一次看见白马雪山,那年我在山里面住了天,所以要带的东西还是比较多的。当时坐的还是动物所那辆老的车子——一辆解放牌的90马力的客车。如果仔细看这张照片,还能看到车上印着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字样。
我到了白马雪山以后,就觉得这个保护区特别需要我。因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很多都是没有上过大学的。只有一个读了中专的人在当所长,其他的都是中学生,以初中生为主。我选了我旁边的这两位作为助手,他们初中毕业以后来到白马雪山,跟我一起工作了差不多十年,从十七八岁干到了二十七八岁。
到年,我们找完了全中国的滇金丝猴,一共找到了20个滇金丝猴猴群。那一年我的文章也发表在《灵长类学报》(Primates)上面,在这篇文章中,我们第一次把每一个猴群的数量和位置全部标了出来。
在山里面再工作了十多年以后,我跟当地的护猴队员走得更近了。当时为了寻找滇金丝猴,我们经常在雪地和山里面跑。在这个山里,特别是冬天下雪的时候是比较危险的。有时候你看着前方是一块平地,结果一脚踏下去,可能就看不见头了。
现在山上的雪是越来越小了。但以前雪下得大的时候,人们是可以拉着公路旁边电线杆上的电线走的,也就是说雪能有好几米深。所以那时候要在雪山上走,往往要趁着早上的时间,不能在下午去。因为到了下午,地面结得很硬的雪都已经松了,容易陷下去。要还想在雪地里走,就得拉着电话线了。
这是年的照片,那时候其实我已经退休两三年了。但是我还是离不开这里,所以有时候还会跟护猴队员一起到山里面去找猴子。这年二三月,我带了五位队员在山里面找猴子,那时也正是滇金丝猴生小猴的主要季节,天是比较冷的,山上的树还没有真正发芽。但是母猴既要喂奶,吃的东西又不多,所以它非常困难。
无论是对于人类还是动物而言,母亲都是非常伟大的,为了孩子的前途,受多少苦都没关系。滇金丝猴也是如此,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有更多的成长存活的机会,它甘愿在二三月这个时间生孩子。这样的话,再过一个多月,等小猴的牙齿长出来的时候,树发芽了,嫩叶也长出来了,那么它就可以一边吃奶,一边吃树叶。到了秋季,食物更多了,小猴的牙齿也长得非常坚固了,它能够吃很多的东西,最后身体也会长得非常强壮。这样对于它而言,越冬就没有问题了。
要是滇金丝猴是在六七月份才出生的话,往往会非常危险。因为到冬天来的时候,小猴的身体还非常弱,一个冬天下来,它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今年(年)在滇金丝猴的观赏群里面有一只猴子叫“九来”,它的孩子是8月份出生的,名叫”晚来“,表示从未见过有小猴出生如此之晚。所以我现在就非常担心这个孩子能不能越过这个冬天。到开春时候,我一定要去看看“九来”的孩子,如果它能活下来就是最好的了。
美丽的滇金丝猴
这是我年在山里面拍的一张照片,白马雪山就在后面。
这是我们拍到的第一张滇金丝猴照片。我主要是想通过这张照片告诉大家,滇金丝猴非常美。这张照片可能不太能看清,我当时是用六十倍的单筒望远镜看的,所以看得非常清楚。
我看滇金丝猴真的是百看不厌。这是最近拍下的一只母猴和它的孩子,小猴往往会故意站得显得比妈妈还高,因为小的时候它们都希望能尽快长大。我特别喜欢滇金丝猴的眼神,我想这应是世间最美、最善、最真的眼神,而且每一只猴子都是如此。大家到山里面去看这些猴子的时候,我希望要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5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