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了800万年,野外大熊猫如今只分布在四

大熊猫是中国特有的物种,是走过了万年岁月的“活化石”,已经成为一种抽象的文化符号,在人类的精神世界中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古猿还没有演化成人的两百多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在我国的柳江江畔出现。随后的化石记录表明,人类与大熊猫共同生存在同一个时间和空间里,他们的演化历史始终相互交会,这就是我们和大熊猫的缘分。

大熊猫的进化过程,是从始熊猫到小种大熊猫,到巴氏大熊猫,再到现生大熊猫。而人类进化过程,是从古猿到能人,到直立人,到早期智人,再到晚期智人。

他们共同的分布区一度席卷亚洲东南部的大片地区,从广西向南到越南、老挝和泰国,又向东至江淮平原,并继续向北一直扩张到北京周口店。更新世前后四次冰期所造成的气候变化和晚期智人的大屠杀使数十种大型野兽销声匿迹,人类继续不断扩充自己的种群和领域,而大熊猫只能在中国西部大山之中寻找自然的避难所。人类与大熊猫,共同面对了自然的沧桑巨变,不能不惺惺相惜。

第四纪气候经历了强烈的冷、暖波动,出现了间冰期与冰期交替的现象,冷暖气流的交替使环境在湿润与干旱之间不停切换,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链在不断“更新”。更新世晚期—全新世这一时段频繁波动的冷暖气流,对包括大熊猫在内的众多物种都造成了不可磨灭的伤害。大熊猫幸运地存活至今,但更多的动物成为泯灭在时间长河中的烟尘,如大熊猫的古老伴生动物——剑齿象。

进入第四纪以来,冰期与间冰期的交替已成常态,为什么大熊猫祖先能够在这种频繁更替的环境里不断演化,将熊猫王国的版图从云南一隅之地扩张至大半个中国,而进入气候温暖的全新世后“丧师失地”,成为“苟且偷安”的“末路英雄”呢?关于这点,我们很难忽视人类在其中所起的作用。

人类自从学会制造、使用工具以来,狩猎技术迅速提升,在漫长的岁月中,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随之而来的是人口大幅度增长。中国古代是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农耕社会,土地作为最基础的生产资料被大量开垦,满足了日益增长的人口的需要。然而,人类的扩张难免会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山川、竹林遭到破坏,以此为繁衍地的大熊猫受到了严重威胁,不得不放弃原有的家园,退缩到更为安全的环境中,寻求更合适的栖息地。

现生大熊猫曾广泛地分布在今湖北、贵州、云南、福建、重庆、广东、广西、河南、浙江、北京、湖南、河北、山西、四川、陕西、甘肃等地,如今退缩到四川、陕西和甘肃。

来源:《大熊猫之路:一部绚烂的大熊猫文明史》

大熊猫之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z/91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