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媒体与中国文化传播讲座回顾

4月24日中午,克谢尼娅·鲍里索夫娜·罗佐夫斯卡娅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开展了题为“俄罗斯媒体与中国文化传播”的教师学术沙龙。近年来,孔子学院在俄罗斯发展迅速,但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仍面临很多问题。那么,克谢尼娅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她提出了哪些建议?让我们一起回顾沙龙的精彩内容吧!

克谢尼娅·罗佐夫斯卡娅简介

克谢尼娅·鲍里索夫娜·罗佐夫斯卡娅,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国际关系系高级讲师,孔子学院副院长,语言学硕士,曾在北京、大连、台北多所高校担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承担的国家外国专家局“一带一路”教科文卫引智计划项目专家组成员。研究领域为中俄关系、媒体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传播。

如何在乌拉尔地区推广中国文化?

年10月28日,克谢尼娅所在的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孔子学院,合作伙伴是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1年间累计培养了名学生,其中有人通过HSK考试,举办的文化活动累计参与人次。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汉办”)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主要目标是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根据年的统计数据,全球有个国家共计开设有所孔子学院。其中,欧洲有所,是世界上孔子学院最多的地区;俄罗斯有19所孔子学院。

克谢尼娅介绍说,从俄罗斯官方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中俄两国关系非常好,但两国民间交流还相对匮乏。民间只知道两国高层关系不错,而对其他的了解不多。良好的外交关系不意味着了解充分,克谢尼娅跟普通人聊关于中国的话题时,他们会说,其实我对中国了解很少。他们最喜欢问的问题是:孔子是谁?孔子是人吗?孔子是男的还是女的?在哪可以学中文?有人想学中文吗?为什么学中文?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推广问题完全不了解。

拿很多人喜欢问的为什么要学汉字这个问题来说,克谢尼娅给出了四个答案:第一,学习者可以接触悠久的历史;第二,汉字有美感,写汉字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第三,学一门外语(中文)可以让人不断动脑,提高思考能力;第四,这是一个好玩的活动。很多人选择了“好玩“这个原因。但是,克谢尼娅的态度是不赞同这种“好玩“原因。

克谢尼娅问高年级学生对中国的看法,他们会说,中国有长城,有熊猫,有汉字,有成龙。不过00后连成龙和中国功夫也不知道了。他们知道孔子是哲学家,但不知道《论语》,也不知道有关孔子的其他事情。该校东方学系有15名学生学习汉语,最后只有一半的学生继续学习汉语了。现在的俄罗斯年轻人想很快学会很多东西,学汉语对他们来说难度较大。

孔子学院的学生一般是大学生,也有从各种机构过来的“社会人”,平均年龄30-40岁左右。克谢尼娅也问他们关于中国的事情,他们回答说,中国有樱花,有清酒,有和服……所以在很多普通老百姓看来,中国和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好像是同一个国家——一个来自远东地区的、奇怪的、神秘的、漂亮的国家。于是孔子学院的老师们会在第一堂初级汉语课上讲,樱花、清酒、和服都是从中国传到日本的。与这些不是专业学习中文的人交流起来有时候会很复杂,不过也很有意思。

我们如何传播?

孔子学院现在不做广告,学院的口碑来自口口相传。克谢尼娅认为,推广中国文化,要激发人们学习语言的诉求。她不想把学习中国文化变成“好玩的游戏”,但人们来参加中国文化活动就是因为好玩,她坦言,目前还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克谢尼娅很希望乌拉尔当地的电视台能够来报道学院举办的活动。但她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一方面,观众希望看到漂亮的电视画面,比如绘有中国传统图案的墙、灯和服饰。但另一方面,如果总是使用这些元素,孔子学院本身就开始自己传播中国的刻板印象了——中国文化不只有漂亮的墙、灯、书法,但如果想吸引他们,又只能使用这些元素。

(图为该孔院网站的首页,右边的图是他们的LOGO)

如何跟年轻人交流?

克谢尼娅介绍说,俄罗斯普通人对中国文化不是不感兴趣,而是不知道为什么要学这些。但凡中国有重要的节日,俄罗斯的官方频道和报纸都有相关新闻报道。但看这些新闻的都是40岁以上的中年人,年轻学生不爱看这些媒体发布的内容。乌拉尔地区的报社工作水平也很高,和领事馆关系也很好,同样的,学生也不爱看这些地方媒体发布的内容。

俄罗斯年轻人喜欢使用Facebook、VK、instagram,所以孔子学院也在这些社交媒体上开通账号。其中VK较为正式,上面会推广所有的信息。学院也开设有Facebook、VK和Instagram账号。其中使用最多的是VK。另外,学院我们还有自己的官方网站,用户可以申请汉语培训,查看汉语桥等相关信息。

(注:VK(VKontakte)是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网站,Alexa的全球排名第20位,仅次于搜索引擎Yandex的俄罗斯第二大网站。主要用户分布在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摩尔多瓦等俄语区。)

有哪些国家的人主要浏览我们的VK主页?

主要是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大部分是俄罗斯人,另外哈萨克斯坦受众较多是因为学校有支持哈萨克斯坦学生学习汉语的项目。有81%的用户用手机浏览学院主页,18%使用电脑,所以学院把继续优化推广VK账号作为重点工作内容。

俄罗斯现在十分流行类似中国“最强大脑”的问答类综艺节目。学院也举办了有关中国知识的竞猜游戏,吸引了很多人参与。但在吸引人们参与活动和真正推广中国文化之间很难找到一个平衡,这也是学院目前面临的一个困境。

建设学院自己的媒体

抖音在中国的流行启发了克谢尼娅用抖音推广学院项目的想法,但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了问题。因为这个软件主要使用者是中国人,即使有国际版,在俄罗斯使用的人还是不够多。并且,虽然乌拉尔当地电视台、报社帮助学院传播,但是克谢尼娅希望学院能够自己编辑新闻,做自己的新闻中心,避免其他媒体可能在报道中产生的问题和误导。

尽管目前还有一些问题,克谢尼娅对推广中国文化还是持乐观态度。中国年度汉字是“共”,所以她希望和大家共同推广中国文化,弘扬中国汉字的博大精深。

现场互动

现场讨论环节,大家集思广益,对俄罗斯孔子学院如何更好的传播中国文化提出了建议。

钟新老师和赵永华老师提出,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找到中国和俄罗斯文化中的共同点,来帮助传播中国文化。例如爱情主题、家庭主题、共同的价值观等。另外可以针对不同国别进行一国一策的精准传播,结合传统与现代,改变刻板印象。

现场另一位学者也用亲身经历指出寻找文化共鸣对于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例如中国的儿歌“两只老虎”也有欧洲版本,如果在文化推广中,找到这样的共同点,将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而克谢尼娅也表示赞同,例如中华饮食和俄罗斯饮食也是一个突破口,今后将更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18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