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书没说的两脚羊是什么东汉光武帝刘
在神奇的大自然中,有着许多形态不一的生物,其中一些由于自身的独特性,还会被各个国家当作珍贵的国宝,像中国的大熊猫,澳大利亚的树袋熊都是国家不能忽视的宝贝。可是如果有一天你要是看到“两脚羊”这个词语,恐怕就要纳闷了,世上还有两只脚的羊?这种稀有动物,真是闻所未闻。
可“两脚羊”指的却并不是什么奇特的羊,而是曾经对汉人的一种专用称呼,也就是说汉人被看成了动物。这就太让人上火了,这个称呼比东亚病夫要更加具有侮辱性,汉人什么时候被歧视到这种地步了呢?
此情况的出现,和东汉光武帝刘秀的一个决策有着一定的关系。
西汉末年王莽的急剧改革,加剧了社会动荡,也导致了各方义军拉起大旗,争夺天命。而这场角逐中,最终胜出的就是刘秀,东汉王朝也随之建立。只是刚刚摆脱了战乱的东汉,也是一片凋敝,十不存八九的情况也让刘秀没少操心。于是为了尽快补充劳动力和战力,刘秀想出了办法,他给边境上的胡人也就是少数民族许诺土地,准许他们从事农桑和畜牧,并且给予优待。当时像幽、并二州边境上的不少胡人,都被刘秀的迁移福利政策诱惑,大批人都进入了长城以内居住。
这项政策对于急需恢复生气的东汉来说不能说无效,但客观上说也为后来出现的“两脚羊”悲剧埋下了伏笔。
由于刘秀开了头,后面的皇帝也都继续执行,而等到东汉灭亡,西晋一统三国之后,这个时候的中原地区隐隐受到了胡人的威胁。经过较长时间的繁衍,居住在长城以内的胡人部落,如鲜卑、匈奴等已经有了不小的势力,而且此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早已不只是在长城附近,泾水、渭水流域都可以见到这些胡人的身影。
西晋朝廷也继续着接纳的策略,并不把这些胡人放在心上,不管怎么说还是有实力作为后盾。可有实力却经不住瞎折腾,西晋的首任皇帝司马炎,在一件重要的大事上有点任性。司马炎有一子司马衷,生来就在智力上有缺陷;但司马衷生的儿子司马遹,年纪虽小却十分聪明。司马炎很喜欢这个聪明的孙子,为了保证小孙子日后能坐上皇位,所以他决定将傻儿子司马衷立为太子,让司马衷接自己的班。
一个傻皇帝来管国家怎么会不出乱子呢?司马衷继位后,西晋就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八王之乱”,司马氏的王爷们相互混战,司马衷就像个玩偶一样被抢来抢去,刚刚稳定的社会环境也再度遭到破环。就在司马氏内乱这个节点上,鲜卑、匈奴等胡人部落发现了机会,趁机起兵造反,和汉人争抢天下。
这一时期战乱不止,也造成了粮食的极度缺失。为了让军队有充足的供给,能持续作战,鲜卑、羯等胡人部族想出了丧心病狂的办法。他们将抓到的汉人百姓圈养起来,让他们跟随军队移动。当军队需要进食的时候,就把汉人当成食物吃掉。这样的汉人和一般的牛羊没有什么区别,所以胡人又把这些汉人叫“两脚羊”。
在这样的大乱世中,充满残忍意味的“两脚羊”成了汉人的悲剧符号,胡人对于汉人的伤害实在是不可估量。刘秀当初的一个策略,被后世皇帝使用近三百年后带来了更大的损失,也给他抹上了一些黑点。尽管胡人内迁促进了文化交融和民族融合,但就当时来说,汉人付出的代价却是后代人再也不愿经历的事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0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