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会捕杀大熊猫吗大熊猫活到今天是运气和
人类捕杀大熊猫的历史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几十万年前,我国的古生物学家从几十万年前我国湖南和四川一些人类祖先生活遗迹中发现了被明显食用过的大熊猫骨骼化石。
到了距今约年前,人类也会捕杀大熊猫将它的皮献给皇帝(当时称之为貔貅皮,《尚书》中有记载)。到了近代,大熊猫更是差点遭遇了灭顶之灾。
大熊猫的灭绝之灾确切地说应该是始于19世纪,因为虽然古人也猎杀过大熊猫,但毕竟是少数,毕竟在古代像皇帝进贡的熊猫皮被视为珍品(物以稀为贵,当时大熊猫的数量较多)。大熊猫的“濒危之路”开启还要从19世纪60年代末说起,年,法国的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德来到了我国并且在四川的宝兴县发现了大熊猫,这是西方人第一次见到大熊猫。
看到憨态可掬的大熊猫,阿尔芒将一头大熊猫制成了标本带回了法国并交给了当时的法国国家历史博物馆的动物学家。
当动物学家将大熊猫的标本公诸于世后,西方许多人沸腾了,原因也很简单: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物种,而且非常的可爱。于是,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不断地有国外的人来觊觎大熊猫,而可怜的大熊猫当时还不是什么保护动物。
到了20世纪初,德国人在四川捕获到了一头活体大熊猫,之后英国、美国不断有人前来捕捉大熊猫,其中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儿子还带枪来射杀了一头大熊猫,在这些转运活体大熊猫的人中,以英国人丹吉尔·史密斯最为疯狂,他在20年间,从我国带走9头大熊猫,只不过只有6头活着到了英国。
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对大熊猫的皮毛有了需求,从80年代的相关资料看,大熊猫皮在那个年代的收购价竟然已经高到了美元一张,转运到国外后,甚至被炒到了上万美元,这显然激发了大熊猫的捕杀市场。
由于人为的捕猎以及我国人口增加对大熊猫栖息地的破坏,野生大熊猫的数量骤降到了头,我国也是在年将大熊猫列入了国家一级重点野生动物中,严谨个人捕杀和售卖。
之后,我国又先后设立了多个大熊猫的保护区和繁育基地,在动物学家和保护者的共同努力下,大熊猫的数量开始稳步地上升,到了年,我国野生大熊猫的数量增加到了头,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也将大熊猫的濒危等级调整为了易危。
但是,“降级”的大熊猫依然是我国重点保护动物,因为依然有一些不法之徒还在盯着它们,它们的生存环境依然需要建设和恢复。
可以说大熊猫是靠实力和运气并存才活到现在的,运气的成分就是它们终于在濒危的边缘被我们重视到,成功地挽救了它们,而实力则是它们从距今约万年前活到现在的主要原因。
虽然大熊猫看起来人畜无害的,但是不要忘了它是一种熊科动物,与北极熊、黑熊、棕熊属于同科动物。而且大熊猫虽然现在的食物主要以竹子为食,但是它遇到肉依然是会吃的。
作为一种体重平均有公斤左右的熊科动物,大熊猫也是一种大型动物,它们有着公斤左右的犬齿咬合力以及尖利的爪子,所以在自然界中,大熊猫的天敌是非常少的。
除了硬件的实力外,大熊猫的实力还表现在食物的转变上,正是食性的转变让大熊猫躲开了与其他食肉动物的冲突。在距今约万年前,大熊猫的祖先始熊猫还是一种食肉动物,但是在之后的演化中,始熊猫的食性一点点地增加了植物性食物占比,到了小种大熊猫已经有了接近一半的植物性食物占比,到了巴氏大熊猫时几乎就与现在差不多了。
主要以竹子为食的大熊猫不断地向高山竹林中迁徙,而竹林的植物单一性注定了这里不会成为食草动物的聚集地,同时也不会是大型食肉动物的聚集地,所以大熊猫用食性的改变避开了与同时期食肉动物的竞争。
而高山竹林这种环境属于远离人类主要生活区的栖息地,这里也没有受到太多的人类打扰(19世纪80年代以前),因此在此之前,人们对大熊猫的猎杀是非常少的,同时古代的人较少,对野生环境的开垦和破坏也比较的少,也是大熊猫没有受到人为因素影响的主要原因,直到它们被西方人所熟知。
总结一下
大熊猫的整个“熊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人介入前和介入后。在人介入前,大熊猫靠着自己食性的改变,从当时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尤其是剑齿虎类动物)成功地存活了下来,而且尽量的远离人类以及较大的体型也让大熊猫不会成为古人的主要捕猎目标。
但是,人在介入后就不同了,捕获活体、宰杀取皮让大熊猫的数量开始骤减,之后人口的增加对野生环境的破坏,使得大熊猫栖息地逐渐碎片化,让数量骤减的大熊猫再次雪上加霜,最终成为了濒危物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3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