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与现实生活的重叠与隔阂
当代艺术具备生成性和跨文化的融合特质。作为沉淀当下艺术观念、映射新时代社会现实和创作者心绪、以日常现成品挑战图式范例的艺术形式,其与大众视觉文化之间有着简单又复杂的悖论式联系。
〔英〕杰勒米·戴勒世界历史摄影:LindaNylind
一方面,当代艺术的呈现形式愈发日常化、通俗化,仿佛艺术家们随时随地即可展开创作,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当代艺术的创作队伍,他们的创作方式和路径逐渐显现出剑走偏锋的态势,仿佛想要展现的只是一种刻意反叛的偶发式行为。
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虽然在材质和形态上令人有亲切感,有着令人熟悉的原生态面貌,但由于创作者常会陷入“为观念而观念”的玄学怪圈之中,导致观者即便是看到熟悉的现成品组合在一起,也仍旧如同雾里看花,只能依赖展场文本,进行灌输性的强制理解。
〔英〕菲奥纳·瑞伊也许下个世纪你可以住在月亮上油画.9cm×.9cm
在这种悖论式联系的互相拉扯中,当代艺术和现实生活之间究竟是重叠还是被人为划下了一道鸿沟?或许我们可以通过回望西方当代艺术的探索历程,从几位代表性艺术家和他们的创作中寻找答案。
1
艺术不是少数人的话题
达明恩·赫斯特
众所周知,达明恩·赫斯特凭借年创作的装置作品《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ThePhysicalImpossibilityofDeathintheMindofSomeoneLiving)在当代艺术圈打响名号。谈及对当代艺术的看法,赫斯特认为创作者不应被固有的规则所束缚,“当代艺术也能像摇滚乐一样吸引一代人”。在他的影响和推动下,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的话题,而是以受欢迎的身份立足于社会舞台的镁光灯下,成为社会公众茶余饭后的话题。基于此,以赫斯特为代表的艺术家们将架上绘画、雕塑、设计、摄影等多元艺术形态融会贯通,并引领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其中注入了形形色色的思想,为日后当代艺术的繁荣局面打下了基础。
〔英〕达明恩·赫斯特生者对死者无动于衷装置.3cm×.3cm×10.2cm
他自己曾说:“我真切地觉得艺术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货币,而且我很高兴看到尽管当今世界有很多世俗因素,但艺术依然存在,人们也愿意花大价钱购买它。这一点真的是难能可贵。艺术作为商品的同时依然保持着自身的纯净与完整,每每想到都让人觉得激动。”
〔英〕达明恩·赫斯特内萨斯综合材料61cm×61cm
2
极简的文化隐喻
安尼施·卡普尔
安尼施·卡普尔(AnishKapoor)以塑造色彩符号享誉世界。卡普尔习惯在不同媒介中埋入文化隐喻,用极简的材料形态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态环境展开解读。从简单空旷的空间到红色蜡块、不锈钢反光镜、色粉等媒材,到处都迸发出附着其上的精神力量。将几何形状的物体静置于场地空间,再在上面撒上模糊物体形态的色粉,这是卡普尔装置作品的典型形态。
〔英〕安尼施·卡普尔远行装置
〔英〕安尼施·卡普尔我的红色家乡装置
那些隐藏于色粉之下的物体成了一种薛定谔式的存在,这就是卡普尔关于生命与死亡、存在与消逝、热烈与冷漠的对抗性暗喻。而帮助卡普尔强化其艺术表达的那条路径则是对红色的大面积运用。在当代艺术圈,这种象征生命起源的热烈之红俨然已经被视为卡普尔的“专利”。
〔英〕安尼施·卡普尔个名字综合材料—
〔英〕安尼施·卡普尔个名字综合材料—
〔英〕安尼施·卡普尔致心爱太阳的交响乐装置
如果说传统的架上绘画是艺术家在主导作品,那么当代艺术更像是作品在引导艺术家。卡普尔把这视为一个发现的过程,并将他新发现的世界借助统一的色彩和材料语言来彼此勾连,共同构成一个饱含深意且不可思议的红色乐园。
〔英〕安尼施·卡普尔《利维坦》内部装置摄影:DaveMorgan
3
温和的“挑战者”
菲奥娜·瑞伊
瑞伊的作品是信马由缰和集大成式的体现。在较具私密性的自我意识主导下,她以涂抹和泼洒的形式安排画面上的色彩布局。她认为绘画无须具体描述某种场景,只要能够表达某种意象即可。在她即兴创作的一些自诩为“新绘画”的作品中,溶解的颜料以无法预判的未知姿态滴落、流泻于画面之上,在液态的融合与冲撞中组合成某种动态的抽象图案。
〔英〕菲奥纳·瑞伊每件事情都在你思考之外的油画.4cm×.3cm
〔英〕菲奥纳·瑞伊无题-灰和褐色油画.4cm×cm
〔英〕菲奥纳·瑞伊无题-黄油画.4cm×cm
这难免令人联想到张大千以泼墨、泼彩形式绘就的中国写意山水画,而瑞伊亦坦言曾从东方艺术语汇中获取创作灵感。这是她倾向于以色彩的肆意涂抹来宣泄情绪的其中一类作品。她喜欢运用卡通元素,而动漫产业在亚洲地区很发达。她喜欢运用浪漫的色彩,而绮丽的霓虹灯正闪烁在亚洲国家的小巷和街头。
书法和熊猫作为典型的中国元素,同样给了她灵感。自从无意间于美国的中国用品商店看到了丝绣上的熊猫,她便把各种形态、虚实不同的熊猫形象作为标志般的存在,置入了一件件作品中,使其成为抢眼的视觉符号。她在创作中大量置入的那些日常生活中的通俗文化元素正化作砂砾,试图填平当代艺术与现实生活之间的鸿沟。
〔英〕菲奥纳·瑞伊触摸你的世界油画.4cm×.3cm
4
观察现代社会,改造城市生活
还有一些当代艺术家则喜欢以观察和改造的方式对话现实生活,比如杰勒米·戴勒(JeremyDeller)和理查德·威尔逊(RichardWilson)。戴勒在影像和装置方面的探索较为杰出。他擅用各类影像设备并将它们作为观察世界历史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窗口。他通常会借助文化研究的方法,同时依托文献材料来分析镜头中收集到的一帧帧社会现象。与此同时,在他的“时代之窗”下,还会经常响起音乐。
〔英〕杰勒米·戴勒出埃及记电影短片摄影:LindaNylind
〔英〕杰勒米·戴勒我爱忧郁墙绘摄影:LindaNylind
威尔逊则是一位有着建筑师头脑的当代雕塑家。他从小便有着超强的动手能力,一直期盼着将来可以从事一项能够充分发挥动手能力的“伟大事业”。无论是大型户外装置还是雕塑,威尔逊的作品都与建筑有着莫可名状的联系,总是大胆介入建筑空间,同时极具工业色彩。他向来热衷于探讨人与雕塑、人与建筑以及雕塑与建筑之间的关系,常常以切割、旋转、填充等“大动作”来改变大型空间、交通工具或其他物体的形态,以此来引导人们重新看待和思考某类事物。
〔英〕理查德·威尔逊等等伙计们,我有办法了!1装置
〔英〕理查德·威尔逊等等伙计们,我有办法了!2装置
当代艺术和传统艺术的区别往往体现在审美经验层面。传统艺术总是追求美的形态,而当代艺术总是对美有着颠覆性的解读。如果说传统艺术的审美诉求不需要与每一位普通人相关,那么当代艺术的审美诉求则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现代人总是希望生活中的一切都体现出艺术美,又希望艺术的一切都能更生活化,最好能够贴满人类社会的功用符号。
谁也无法预料时代的真正走向,当代艺术和现实生活就会在这样的叩问中,时而密切,时而疏离,时而相拥化身为神坛之上憨态可掬的佛陀,时而彼此融合为泥土之下一尘不染的瓷瓶。
本文节选自《油画》年第1期
《重叠还是鸿沟:当代艺术与现实生活》
《油画》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4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