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资本项目开放的发展历程中,具有哪些

从改革开放起,中国逐步开放资本项目,具体进程可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通过放宽外商直接投资准入,中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出现较快增长,从年的12.6亿美元增长到年的亿美元,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

第二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推动企业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逐步使人民币成为可兑换货币”,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规模从年的9.13亿美元增长到年的54.98亿美元。

第三阶段是21世纪初,逐步放宽跨境资本交易限制。年提出“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年明确“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有选择、分步骤放宽对跨境资本交易活动的限制,逐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在此期间,一是放宽证券投资业务。先后建立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两项机制。

二是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中银(香港)作为香港的人民币业务清算行,支持香港的商业银行办理人民币业务,第一个离岸人民币市场正式启动。

之后扩展至人民币业务平盘及清算、发行人民币债券等业务。第四阶段是金融危机后,中国加快推进资本项目开放。

年明确提出“推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有序提高跨境资本和金融交易可兑换程度,建立健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债和资本流动管理体系,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年3月通过的十三五规划明确要求“有序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提高可兑换、可使用程度,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推进人民币资本走出去。逐步建立外汇管理负面清单制度。

放宽境外投资汇兑限制,改进企业和个人外汇管理。”具体而言,一是推动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

年7月开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年6月全国范围内个人跨境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可以使用人民币结算。

二是推动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年开始,境外投资者和外商投资企业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有关人民币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开立专用账户、一般账户办理有关人民币资金收付业务。

三是不断完善离岸人民币“回流机制”,拓宽离岸人民币投资渠道,丰富离岸人民币金融产品。

允许香港企业到大陆开展人民币直接投资,建立人民币境外合格机构投资者方式(RQFII)机制,允许境内企业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四是人民币加入特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证明人民币能够满足出口和“可自由使用”两项标准。

根据IMF发布的《年汇兑安排与汇兑限制年报》,中国资本项目7大类共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已实现部分可兑换和基本可兑换项目共37项。

国外非居民在国内发行证券受到较多限制,部分可兑换项目主要涉及债券、股票、房地产和个人资本等交易,目前尚未出现完全可兑换项目。

在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资本项目开放的主要措施包括:一是放松对通过人民币结算的跨境贸易与投资的管理;二是建立境外人民币资金回流机制;三是推出点心债券、熊猫债券等跨境金融产品;四是允许境内个人直接投资境外金融市场。

整体呈现出以下三个特点:一是直接投资可兑换水平明显提升。取消了外汇资金来源审查和资金汇出核准;简化汇回境外投资的管理程序;采取事后备案方式管理银行对外直接投资。

在外商直接投资方面,通过优化业务办理流程和简化管理程序,主要采取事中和事后管理方式。

二是大部分涉及跨境融资项目实现基本可兑换。取消了金融机构提供对外信贷的汇兑限制;取消了非居民和居民之间提供商业信贷的事前管制,仅保留比例限制。

并取消了针对非居民与居民之间提供对外担保的事前核准和规模管理,仅保留登记以及事后核查与违规处罚措施;对外债务方面,已取消不必要的行政审核,除了保留个别审核真实性的必要环节之外,已全部取消有关账户、汇兑等行政许可。

年4月开始在全国实施本外币一体化的全口径跨境融资宏观审慎管理。

三是证券投资可兑换程度稳步提高。在一级市场,境外上市企业拥有境外募集资金境外留存及使用的自由选择权,已取消结汇核准;正式启动的“沪港通”、“深港通”、“沪伦通”、“债券通”使上海、深圳与香港、伦敦的证券市场成功实现互联互通。

在二级市场,合格投资者跨境证券投资制度已开放QFII、QDII和RQFII;QDII资金来源和QFII机构投资额度的限制均已放宽;国有企业境外期货套期保值业务项下的汇兑管理也已较为宽松。

总体而言,中国资本项目开放仍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但从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看,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要高于评估结果。

一是IMF在定性判断的基础上将资本项目交易区分为四类,在没有考察各子项目下国际收支的交易规模,而只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657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