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绣一针一绣艺一线一梦境百度基金会
西汉扬雄《蜀都赋》云:
丽靡螭烛
若挥锦布绣
望芒兮无幅
一根锦纹针上下翻飞
顺滑透光的彩丝上
便懒洋洋卧坐了一只熊猫
这是蜀绣最有代表性的“竹海熊猫”
作为中国刺绣传承时间最长的绣种之一
自三星堆文化起始
蜀绣已在广阔的川蜀地区
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的蜀绣
虽然古时绣匠多为男子
人称“绣爷”
但如今仍活跃在蜀绣传承第一线
男绣工已经非常稀少
男性大师更是少之又少
四川省非遗传承人
工艺美术大师彭世平
就是其中一位
彭世平的工作室
位于浣花溪畔
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内
我们见到彭爷时
他正专注地绣一条鲤鱼的眼睛
展厅里热闹非凡
赞叹声不绝于耳
但彭世平旁若无人
专注于手中的针线
此情此景
正是他40年多蜀绣生涯的真实写照
这幅《芙蓉锦鲤》的题材
源于其父亲彭永兴的标志性作品
出生在蜀绣世家的彭世平
15岁开始
跟随父亲学习蜀绣的基本技法
年
年仅20岁的彭世平
用时8个月
绣出世界上第一幅异形异色双面绣
《山茶小鸟与夹竹蝴蝶》
此作一出
业界轰动
在成都蜀锦织绣博物馆的展厅
还陈列着一件特别的蜀绣作品
正面是怀抱竹子的熊猫
另一面却是曼妙的美女
这便是彭世平首创的蜀绣双面三异绣
人称彭世平手下的蜀绣
传绘画之神韵
灭针线之痕迹
望着那些栩栩如生的蜀绣
很多人不曾知道
这样细腻生动的作品
竟然出自一位身材高大的男性
不同于多数绣工专攻一种类型
彭世平可谓“全才”
无论花鸟、人物、走兽、鱼虫
各种题材都得心应手
艺术风格生动、细腻、典雅
更不同于一般绣工
彭世平和他父亲一样
更像一位蜀绣技艺的研究者
将针带在身上
是彭世平多年养成的习惯
其中最短的一根已经用了五年
被磨掉了近1/3的长度
伸出十指
年届六旬的彭世平
手保养得如同二十几岁
刺绣需要好眼力
不喝酒不吃辣经常远眺
彭世平的视力现在都很好
李宇春在《蜀绣》里唱
君可见刺绣每一针
有人为你疼
君可见牡丹开一生
有人为你等
蜀绣复杂的工艺之间
透露出的是属于匠人们
对于传统美学的执着与坚持
当下
男性绣工已经很少见了
在彭世平的工作室
女弟子们正在绣制荷花鲤鱼图
其中不乏刚毕业的大学生
彭世平仍有无奈
现在学蜀绣的年轻人不少
但真正坚持下去的寥寥无几
大部分人都受不了
枯燥单调的针线训练
刚开始薪酬不高
也让一些年轻人望而却步
要熬过这个阶段独立进行蜀绣制作
最少要不间断地练习五年时间
只有真正热爱这项传统技艺的人
才能够最终坚持下去
彭世平说
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
了解蜀绣
让这门博大精深的艺术
一直流传下去
芙蓉城三月雨纷纷
四月绣花针
羽毛扇遥指千军阵
锦缎裁几寸
匠人手上充满对蜀绣的深情
穿越了千年的时光
在现在依旧熠熠生辉
正如散布在芙蓉之都
大街小巷中的蜀绣手艺人
他们依旧在传承和创新
依旧坚守心底那份执着
对于川蜀地区的热爱
期盼有一天
世人回眸
一针一线
依旧充满温暖和感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4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