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人工大熊猫的未来
据说,大熊猫的自然寿命一般30岁左右,35岁相当于人岁。过去都说人生70古来稀,现在生活和社会条件好多了,人的寿命普遍有提高,但真能活到百岁的还是很少数。以此观之,30多岁的大熊猫确实已经很高龄了,不容易。
野生动物跟人一样,高龄后部件磨损,机能退化,体弱多病,也是很难熬过的时日。香港海洋公园有一只35岁的大熊猫,因为患有高血压、关节炎、白内障等“老年性疾病”,健康状况转差,完全停止进食后,院方今年给实施了安乐死。这不免使人有些伤感,其实可以不做安乐死,静待其自然死,还有些回归自然的意思,野生大熊猫在野外不都是这样寿终正寝的。
由此想到了我国现在只人工圈养大熊猫中,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自野外抢救回来的一批及早期人工繁育的,也都年岁很大进入生命的晚期了。人工驯化繁育大熊猫,目的是要放归野外,增加野生种群数量。但野生动物终究是野生动物,想法确实很好,但多次家野互变难,以致真正放生过的只有11只。除1只死亡外其他是不是都进入了野生种群,有无为大熊猫物种不灭做出贡献等情况,尚不太清楚。而且现在大熊猫野生种群自我发展也很好,又有大熊猫国家公园和一大批自然保护区双重保护栖息地,前景越来越好,用不着再千辛万苦放生人工大熊猫了。
如此,那些已经到了暮年的人工大熊猫,等于要在圈养条件下终其一生,至死也没有回到野生习性和野外环境中去,对野生动物来说,是不是也很悲伤的事情呢。当然,它们为人工利用做出了贡献,也可以说死而无憾。譬如在公园展出增进人们对野生动物的了解,在熊猫基地供游人参观密切人与野生动物的关系,甚至作为国礼赠送友好国家等,意义都很大。
但这类利用毕竟还是要有所限制,以保障野生动物福利,总体需求量可能不是很大。鉴此,在人工大熊猫的数量发展上,可能需要有所控制,尽可能减少终其一生都不能野化回到野外环境中的数量。否则,太多的大熊猫高高兴兴来到世间,又郁郁寡欢到百岁也没有未来,情何以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