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父母爱情原著,才知道安杰的婚姻里,

五一假期,我又重温了一遍《父母爱情》。

这一次,我边看剧,边读原著。

读完原著,再去和剧版《父母爱情》比较,我有两个很强烈的感受。

首先,我感慨正午阳光对《父母爱情》剧本的打磨,真是做到了极致。

原著作者刘静的文风,老练、幽默,却又有一股自然醇厚的气息,读起来很过瘾,但原著中对安杰和江德福婚姻生活的描写,篇幅并不长。

原著中的情节还较为零散,这对影视化颇为不利。

这就要求剧版在改编的时候,需要补充更多的细节,让整体剧情显得更加流畅自然,符合逻辑。

但正午阳光的剧本,做得非常成功。与原著相比,剧版增加的人物和情节内容,让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生活更加幸福充实,还非常接地气。

最终呈现给观众的《父母爱情》,是国产剧中少有的精品,成为近年来国剧中评分最高的作品之一。

其次,原著中江德福和安杰也携手共白头,但两个人的婚姻更偏向于现实。

荧幕上江德福和安杰的生活,是我们能遇见的最美好的婚姻的模样。

但原著中的安杰并没有这么幸福。她生下了八个孩子,活下来七个孩子,三儿四女。

作者刘静在《父母爱情》里的原著里写了一句话,“数量有时候什么也不能说明,只是一次次行为的重复罢了。”

这句话值得细细品味。

细品之后,我才发现安杰在看似美满的婚姻里,藏着那么多不甘心。

安杰步入婚姻,有点身不由己。

时值建国初期,安家的家庭成分有些复杂。家里曾经有些产业,还有一个跑到台湾的父亲,于是安家的家庭成分被划分为小业主。安杰的大嫂家更是糟糕,是恶霸地主。

当江德福追求安杰时,她的娘家人喜出望外。安家太需要一个出身革命的同志给自家壮壮胆,冲冲喜。

安杰的哥哥姐姐和大嫂完全站在了江德福这一边。他们认为江德福不仅能让安杰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也能让整个家庭跟着受益。

果真,在讲究家庭成分的年代,每次碰到填写政审表的环节,一搬出江德福,就足以抵消一部分到台湾的安家父亲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现实和家人的影响下,安杰带着些不甘心,和江德福结了婚。

两个人于年元旦节结婚,国庆节就生下了长子。

这速度,你不得不服!

原著里写到:“虽然她万分委屈地嫁给了我父亲,但对婚后丰厚的物质生活和安逸的日子基本上是满意的。”

安杰的哥哥和姐姐的确没有害她,嫁给江德福,让她躲过了时代的风暴,一生安稳无忧。

江德福也在这桩婚姻里,收获了最好的生活。

要不然,江德福怎么会说“农村包围城市能解放全中国,城市包围农村能过上新生活!”

安杰的个人素质和优秀的生活习惯,让江德福这个昔日的大老粗在生活习性上不断向安杰靠拢。

但安杰的心里,依旧藏着另外一个世界。

原著里,安杰的三女儿看上了王海洋,遭到安杰的强烈反对。

为了反抗安杰,三女儿试图吞药自杀,万幸被救了回来。

面对丈夫江德福的责问,安杰愤怒地喊出来:“什么强拧的瓜不甜,咱俩不甜吗?咱俩不就是强扭的瓜吗?”

读到这里,我忽然觉得安杰对于当初嫁给江德福,内心有一层挥之不去的芥蒂。

这种芥蒂,无形中蔓延到她和儿女的关系上。

自从随丈夫到了海岛驻防,安杰就没有了工作。

她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全职带大的孩子,按理说和她更加亲近。

但安杰的孩子们,在感情上和父亲更加亲近。

安杰对待孩子们的态度,像“继母似的”。

她对待七个孩子,全无耐心,和他们说话时,总是皱着眉头,说不到几句话,就让孩子们离她远点。

唯一让她开心的事,就是读书。

也许阅读会让她的精神世界寻找到暂时的平静。

安杰的儿女们从小就练就了一项与众不同的本事——他们能从别人家找到不少好书,拿回家献宝似的送给母亲。

每当这时,安杰的脸上总会流露出满意的笑容。

有一次,安杰的小女儿从别人家看到一本厚书,就借了回来,讨好似的给了安杰。

安杰打开书后,捧腹大笑,让小女儿特别有成就感。

多年之后,她的小女儿才知道,那一本书是玩伴爸爸的外科手术专业书。

安杰的小女儿敏锐地觉察到,母亲的精神世界里,仿佛藏着另外一群孩子和另外一个家。

那个家,是二十岁时的安小姐向往的那种家。

安杰和江德福最激烈的争吵,是她的小女儿无意中在她的藏书中发现了一张穿着西装的年轻男人的照片,照片背后写着英文,日期还是年6月。

这让江德福内心掀起醋海涛天。

他不懂英文,不停地让安杰解释“Miss.An”是什么意思!

安杰歇斯底里骤想:“安小姐!安小姐!安小姐!安小姐!安小姐!安小姐!……”

江德福则摔门而去。

安杰此时的情绪,崩溃中带着凄然。

她似乎在这张照片上看到过去那个年轻的自己,她穿着美丽的碎花旗袍,走在青岛的街头,身边的人应该是一个温和的绅士。

可以说,安杰和江德福的婚姻,于现实利益来说,是互相受惠的婚姻。

就如同安杰的哥哥和姐姐预料的那样,嫁给江德福,是安杰当时能得到的最好的婚姻选择。

江德福给了安杰一辈子的庇护。

作者刘静老师是如此描述安杰的生活的:“社会上的大风气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强制性改造;而在我家的小气候里,情形恰恰相反,资产阶级猖狂得不成体统。”

江家的生活里有一种乐趣,甚至江德福身边的勤卫兵都兴致勃勃——他们特别想看到江德福收拾住安杰的场面,但这种情形,比熊猫还罕见!

原著里的安杰在婚姻里的心理状态,主调是幸福,但掺杂着几丝拧巴和不甘心!

她也知道比起她的姐姐安欣,她已经很幸运了。

少女时期的梦,和最后过上的婚姻生活,有如此大的区别,的确令她不甘心。

但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她已经没有机会体会所谓的“罗曼蒂克”爱情了。

这种不甘心,是现实和理想的困境。

#父母的爱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533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