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不想被萌翻,但它可是小熊猫啊
“你看那个小熊猫了吗?”
小熊猫,成了近期一部热门电影《青春变形记》的代名词。
影片中的主人公是13岁的小女孩小美,正值青春期的她,一旦兴奋或压力过大时,就会变身成为一只巨型红色小熊猫。
不管是看完电影的人,还是只在网上瞥到片段的人,都记住了一个关键词——小熊猫。
毕竟,还有什么比可爱更具杀伤力的呢?
小熊猫:我可没有故意卖萌卖萌,其实并非小熊猫的本意。在人们眼中萌到冒泡的许多行为,都是小熊猫的自然生活习性。
比如它总在吃吃吃,一副很贪吃的样子,实际上它只是为了生存。
众所周知小熊猫的主食是竹子,外加一些水果,在野外偶尔还会吃鸟蛋等,基本上是“素食”选手,它的肠胃却是实实在在的食肉动物肠胃。
小熊猫的消化道比较短,体长和消化道之比约为1:4.7,和食肉动物十分相似,而食草动物的消化道一般都比较长,可以充分消化草类。
同时,小熊猫的肠胃结构也十分简单,囊状的胃,较短的结肠,没有盲肠,这样的消化道结构让它在消化竹子时,消化率较低,有研究数据表明只有30%左右。
也就是说,小熊猫的“吃饭有效率”实在不太高。
再加上竹子纤维素含量很高,蛋白等营养物质含量却不高,小熊猫吃一顿饭的收益简直就是折上折,所以小熊猫的生存策略就是:多吃,通频繁进食,来保证获得到充足的营养和能量。
在不少动物园,看小熊猫干饭都成了“保留节目”,比如广州动物园,常常一群小熊猫排排坐吃果果。
吃饱了之后,小熊猫就迎来了另一件人生大事:睡觉。
小熊猫的睡姿总是千奇百怪,侧躺、仰卧、趴地、蹲坐等等,在一个完整昼夜也就是24小时内,小熊猫平均要休息9-13小时左右。
而它并不是在夜晚完整休息,而是白天、夜晚一段一段地休息。
有研究观察数据表明,小熊猫每24小时内会平均休息4.84次,其中长于2小时的长休息有2次以上,44%的长休息发生白天,剩下的发生在夜晚。
所以,按照概率来看,去动物园很容易遇到白天睡觉的小熊猫,而它们趴下的样子总是显得分外惬意。毕竟,小熊猫能有什么烦恼呢。
网上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小熊猫“卖萌行为”——突然站立。
一张广泛流传的小熊猫站立动图。图源:网络这其实是小熊猫的一种备战状态,当它感到威胁或受到惊吓时,就会突然站起来张开双臂。
全身几乎都是火红色的小熊猫,只有腹部是深棕色的毛发,站起来不但可以显示出“腹黑”的一面,还能让自己看起来“显得大”。
纵览小熊猫的一天,一半时间玩,一半时间睡,中间再穿插着吃,着实是令人羡慕呀。
大熊猫、小浣熊,小熊猫到底和谁是亲戚?小熊猫的名字颇有迷惑性,让人一看就觉得,它一定和国宝大熊猫有什么亲戚关系。
从体形和外形来看,小熊猫和浣熊更接近,但从名字看,它和大熊猫更像,那么,到底谁是它的亲戚呢?
在《动物的奇葩说》一书中,作者就曾幽默地调侃道:
“如果你亲眼见过小熊猫,那么你可能已经成功地猜到在这个名字里,有问题的不是‘小’,而是‘熊猫’。”
小熊猫和大熊猫的确有亲戚关系,却没有想象中那么亲密,它们只是同属食肉目的远亲而已。
在血缘上,小熊猫更接近臭鼬、浣熊和黄鼠狼。
尽管只是远亲,但小熊猫和大熊猫却有一段不得不说的“夺名之仇”——大熊猫的名字“Panda”是从小熊猫身上抢来的。
在科学历史上,小熊猫的发现比大熊猫早上将近半个世纪,小熊猫被发现于年,而大熊猫被发现于年。
最初,“Panda”是小熊猫的名字,这个词可能是从尼泊尔语衍生而来的,用来形容“吃竹子的动物”或“抓着竹子啃的动物”。
然而大型滚滚后来居上,或许是凭着憨厚的外表和同样爱吃竹子的习性,当时叫“GiantPanda”的大熊猫逐渐丢掉了“Giant”,堂而皇之地占据了“Panda”之名。
而小熊猫被迫改名为RedPanda和LesserPanda。
除了和大熊猫的关系令人迷惑,小熊猫和小浣熊也常常让人傻傻分不清。
总有人在小熊猫的视频里惊呼“是干脆面!”,而在搜索引擎里搜小浣熊时,也总有小熊猫乱入。
其实从外形分辨,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小熊猫身体是火红色,面部也是红色,长着两撮白色的“眉毛”,而小浣熊身体是深灰色,面部是白色,还有一块黑黑的“眼罩”。
紧急插播一张小浣熊如此巨大的颜色分别,为什么还会有人认错呢?
这个锅要童年的小浣熊干脆面来背,包装袋上的动物形象,同时有着小熊猫的红色身体,和小浣熊的白色脸庞和黑色“眼罩”,这个两者结合之后的形象,着实让人困惑。
图源:网络至于小熊猫,它还拥有许多千奇百怪的外号,比如红熊猫、金狗、九节狼、猫状熊、熊状猫、狐狸熊等等,甚至是火狐(没错,英文就是你知道的“firefox”),这些名字充分体现了人们给它分类时的困惑。
然而一心只有吃、睡、玩的小熊猫,似乎不在意自己叫什么。
动物园最爱“出逃”的选手小熊猫可以说是新闻头条的常客了,但它并不靠萌上热搜,而是靠“逃跑”。
灵活的身姿,加上不羁的内心,全世界动物园的小熊猫们,无一例外都时刻筹划着“越狱”。
不但动物园管理员们日夜担心着园子里的小熊猫,甚至有人在游戏里,都在深受小熊猫的“出逃”爱好之苦。
曾在年,杭州下了一场大雪,杭州动物园里的一节树枝断后掉进了小熊猫的笼舍口,这对小熊猫来说,无异于外出邀请。
三只小熊猫顺势出逃,其中两只很快被找回来,剩下的一只分外调皮,不断有市民目击它,它又不断换地方逃窜。
就这样,这只小熊猫足足在外游山玩水了8个月,才终于被“捉拿归案”,“野”了8个月后它还瘦了两斤。
当时的新闻报道。图源:网络好笑的是,杭州动物园接到的电话里,说的是西湖边树上出现了“小浣熊”。
有对小熊猫栖息生境偏好的研究表明,乔木高度、灌木高度等对小熊猫栖息地选择有较大影响,小熊猫喜好栖息在较高的树枝上。
所以在给笼舍丰容时,动物园管理员们常常会增加一些攀爬架、用树枝搭建一些攀爬玩具,但一不小心,这就成了小熊猫们的“出逃工具”。
如今在一些小熊猫饲养的研究文献最后,作者都会谨慎地加上一句,要注意防止小熊猫逃逸。
在城市中发现小熊猫的新闻时有发生,但人们往往只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