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耀辉的熊猫,熊猫与人的对比一

〈熊猫〉是香港男子组合Shine的歌曲,由周耀辉填词。

主歌第一节:

贪心的狮子只想通通都试 未如熊猫这般得意(1)

要吃叶到处有叶 却要去摘某处某块叶(2)

不稀罕挑选新的 不思改进犹如熊猫蠢(3)

要证明有套进化论 偶尔算不准(4)

从主歌第一节看,第一句中,最明显的是两个动物意象的对比──狮子和熊猫。狮子是「贪心」的,词人对狮子的描述带有贬意,而熊猫是「得意」的,带有褒义成分。而狮子是「通通都试」的,也是一项强烈的对比,对比出熊猫的罕见、不凡。所以,词人以此两种动物比喻社会上两种人,狮子是贪心的人,在社会上随处可见,是随波逐流的人,这种行径并不讨好;反观熊猫是另一种人,是罕有的,有异于随波逐流的人,是值得欣赏、尊重的。而熊猫究竟代表哪种人,在之后的描述可见。

第二句的「吃叶」,也是一种比喻,比喻社会人士的行为。「要吃叶到处有叶」,就是一般人的行为,「却要去摘某处某块叶」,就是熊猫的行为,即是说,熊猫不如普通人般,吃随处可见的叶,做普通的事,人人都做的事,熊猫不随波逐流,只吃「某处某块叶」,只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事情,这是熊猫对自己的坚持,熊猫的性格是固执、我行我素、坚持己见、不随波逐流。即使这种性格有好有坏,但这种人生取态、态度,也是词人所赞许、甚或向往的态度。当然,熊猫本来就被视为固执、我行我素的动物,如后部分歌词所述,皆因熊猫只爱吃某竹,及只住某个旷野,它只吃伞竹、箭竹等20多种竹类植物,在整数有多种的竹类中,其他竹类熊猫皆不吃,它也只爱住在中国西南部的旷野,主要在陕西南部、甘肃、四川等地,将熊猫迁往别处只会令它不习惯,所以熊猫也只爱住某个旷野。故此,词人看中熊猫的特点,以熊猫作为我行我素的形象化代表。

第三句中,对熊猫的描述有「不思改进」、「蠢」,这些负面评价,是社会一般人士对熊猫的看法。偏要「摘某处某块叶」,正如前述,它只吃伞竹、箭竹等20多种竹类植物,这种我行我素的行为,在一般人眼中是不思进取和蠢。熊猫「不稀罕挑选新」的东西,「新就是好」也是一种常见价值观,熊猫当然不接纳这种世俗想法。词人想带出,在世人眼中是蠢的,其实是有其价值所在,坚执的行为有可取之处。词人对熊猫的描述,表面是贬,内里是褒。

第四句里强调「进化论」,所谓「进化」是社会普遍观念下的进化,套于歌词,就是「贪心」、「吃到处的叶」、「挑选新的」,都是进步的表现。进化论不适用于熊猫,因为它不贪心,偏执地只吃「某处某块叶」、不挑选新的。所以这种社会普遍价值观,不适用于熊猫,而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故「偶尔算不尽」。

主歌第二节:

安安喜欢青竹 佳佳不相信 青蛙更加好(1)

花花孤僻清高 珊珊要我行我素(2)

赤地野土 就算淘汰淘汰不到(3)

在主歌第二节里,第一句中的「安安」、「佳佳」都是熊猫的名字,其行为代表着熊猫的态度。喜欢吃青竹被视为熊猫的习性、本性,所以「安安喜欢青竹」,是忠于自己本性。青蛙是肉类,我们难以想象,熊猫会吃青蛙,而「青蛙更加好」,可视作一种世俗观念,即是吃青蛙较吃青竹更加好的观念。现实里的熊猫,的确只会吃竹,这是其本性。熊猫忠于本性,固执于本性,不跟随社会一般观念,所以「佳佳不相信 青蛙更加好」。

第二句里的「花花」、「珊珊」也是熊猫名字,其行为同样代表熊猫的人生观。「孤僻清高」、「我行我素」就是熊猫的性格,其忠于自我的性格。

第三句,「赤地」、「野土」,都是野外的环境,由于整首歌以熊猫咏物,以动物喻人,野外是动物生存之地,故可以引申为人类社会。「赤地」是大灾之后的地方,「野土」是无人之地,熊猫在恶劣环境仍能生存,所以「淘汰不到」,就也响应了后部分歌词的「简单等于有福 专心最好」,在无人之地,熊猫生活简单,也能专心于自己,就是有福、最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29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