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代两军打仗,只要一举驺虞旗,当

在古代社会,战争是难以避免的,因此在诸多历史文献中,长篇累牍的战争一般都是重头戏。今天,小编不谈战争,而说“和平”,在古代有一种特殊的旗帜,两军交战之时,如果有一方举起这种旗帜,就可以立即阻止战争的发展,到底是什么旗帜呢?下面小编就来给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当今社会,和平鸽与橄榄枝,就是人类和平的代表,但在几千年前的古代,华夏民族就已经有了代表和平的“好”东西。

《晋书·列传》记载:“遣殿中将军王宫赍驺虞幡麾众曰:楚王矫诏。众皆释杖而走”,意思就是殿中将军拿着驺虞幡对部下说:“这是楚王的诏书”,然后对方就放下武器,立刻退兵了。也许看到这里,读者们就疑惑了,“驺虞幡”是什么呢?怎么变成了诏书呢?

其实这就是小编今天要说的古代和平的代表——驺虞幡,也叫做驺虞旗。根据晋代的史料记载,驺虞幡是晋朝时期,权力最高的令旗,每当有紧急军情时,就用驺虞幡传旨,或者是向对方示意友好,表示不想卷入战争。最后,驺虞幡也就逐渐成了一种和平的象征,那“驺虞”又是什么呢?

如果您在网上查资料,肯定会看到很多人说驺虞就是大熊猫,甚至四川成都有一家博物馆都是这样对外宣传,但这个看似靠谱的“答案”是值得商榷的,因为古籍中对驺虞的记载不仅清晰,而且很明白。

最早关于驺虞的记载出自《山海经》:“林氏国有珍兽,大若虎,五彩毕具,尾长于身,名曰驺虞,乘之日行千里”;还有《毛诗故训传》中的记载,“驺虞,义兽也,白虎黑文,不食生物,有至信之德则应之”等等。

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驺虞具有“不食生物”的特性,意思就是说它不捕食活着的动物,除非是自然死亡的它才吃;另外还有资料上说,驺虞生性仁慈,在走路的时候,都挑着没有草的地方走,因为它不忍心踩到这些小植物。通过这些描述,我们可以知道驺虞确实是一种义兽,就连小草和小动物都不忍心伤害,那又何况是人呢。

通过对文献记载的研究,我们可以知道驺虞是一种义兽,因此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会出现驺虞旗,成都这家博物馆中,有一幅关于驺虞的绘画作品,画家就将驺虞描绘成大熊猫的形象,驺虞被画成了大熊猫,在小编看来,这纯属是一厢情愿。

大熊猫在古代可并不是义兽,而是一种猛兽。根据明清两代的史料记载,当时的大熊猫生活在山林里面,时常会去到山下的农户家中咬食家畜,甚至还啃铁锅,故此,熊猫在古代还被叫做“食铁兽”,食铁就很拉风吗?那只能说它的牙口比较好而已,再说,古代的铁也不很结实。

大熊猫不是猫,而是熊,只是经过千百年的生物演化和环境变迁,它的生活习性就发生了改变,从肉食动物变成了素食动物。在人类的保护之下,大熊猫也开始变得越来越会卖萌,并最终成了人们心目中的善兽。

几千年过去了,驺虞到底长什么样,我们已经很难再去考证,但小编要说的是,只要现在的和平能一直延续,大熊猫还能一直卖萌,姑且把大熊猫当成驺虞其实也无妨。

时光荏苒,沧海桑田,驺虞和驺虞旗早已经消失不见,可是大熊猫却成了国宝,萌萌的大熊猫,也受到了世界人民的喜欢,但更让人感到欣慰的是,和平成了发展的主流,毕竟祥和美好的日子,是我们人人都盼望的。

文澜海润工作室主编文秀才,本文撰写:特约历史撰稿人:刘立江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37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