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管理部第一届全国火灾调查技术学术工作
日月轮回,时光荏苒,每一个有志气的人,都在追赶着新时代的脚步。
王天瑞副处长主持上午会议年的9月16日,注定是一个极不平凡日子!注定是一个载入史册的日子!注定会在历史的华章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一天,应急管理部第一届火灾调查专家组暨全国火灾调查技术学术工作委员会成立会议在天津召开,琼色局长、周天总工、曹奇副局长全程参会,会议采取现场直播的方式覆盖到全国各总队和支队,总队长、支队长们在分会场参加了会议。可以说,“9.16”的天津“两会”是继天津“5.11至5.14”全国火调工作座谈会和火灾调查培训教材编审会“两会”之后的又一次重要盛会,会议对中国火调事业发展乃至整个消防工作的推动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禅哥认为,到目前为止,完全可以把年定义为中国火调开启新纪元、踏上新征程的“元年”。
整个会场气场十足琼色局长为每位专家颁发聘书分别颁发聘书并合影
鲁志宝专家作研究报告谈迅总工分享上海经验
名企分享高科技应用
会后自由合影
回顾这次会议,开创了五个“首次”的先河。
第一,部局首次专门为单门的火调工作“开小灶”,局长参会并高度肯定了火调工作在过去所取得的成绩,高位部署了火调工作未来所要完成的任务。
第二,三位部局领导同时出席火调专门会议,尤其在改制后,如此规格尚属首次,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第三,会议首次采用全景实况、全程直播的方式开到各总队、支队,全国影响力爆棚。
第四,会议首次邀请华为、海康威视等名企参会,共享时代科技,共谋发展大计,头脑风暴带来科技赋能。
第五,局长亲自为每位火调专家逐一颁发聘书并合影留念属首次。
逐一颁证后,琼色局长和大家合影
自打“9.16”会议闭幕以来,我收到了来自于四面八方的问候,有打电话的,有发信息的,满是祝贺之意。时逢大改革,有幸成为部专家,不高兴是假话,但说实话,我感到的却是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责任。
其实从祖国第一届火调专家组于年成立之日起,火调专家这个比大熊猫还少之又少的小众便担起了引领重任:服务精准防控的智慧支撑、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基于查明真相的公平正义。
年公安部成立首届火调专家组改革前公安部的首届专家组,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后排从左到右分别是林松、马恒圣(已故)、耿惠民(已故)、王希庆(已故)、刘良彬、田景章(已故)、薛纯山、谢福根、金河龙、田治安、潘左阳(已故),程晋盛专家因故未参加当时的会议。
12个专家,如今已去世了5个,坚持到改革前仍作为专家的,只剩下林松、谢福根和金河龙3人。这次的应急管理部首届专家中,金河龙专家因年龄超70岁光荣退出,琼色局长专门为他颁发了荣誉证书。
夜晚,“天眼”见证了光荣时刻
会场对面的“古文化”让人想到了过去……
楼下的彩虹桥象征着未来可期
从年首届专家组成立到现在,改革前已有3届火调专家组。改革后,此次组建专家组在基本延续保留了老专家的基础上,为适应形势变化和发展需求对专家人数进行了适当扩充,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中国科技大学、4个消防科学研究所、再加上消防救援队伍内部在职的一批年轻人,31名专家应运而生。从年龄结构和专业领域分布看,这次的调整和组建形成了一支既满足现实需求又有足够发展后劲的梯次合理的专家队伍。
带编号的聘书,聘期5年
作为首届专家,肯定压力山大,这种压力既缘于现实挑战,更因为形势所迫。首先要问的是,扛起中国火调事业的大旗,专家们应该做什么?
调查是责无旁贷的,逆行者之后是那些战斗在废墟里的探索者。没有真相,逝者无法安息;没有真相,生者总会担心;没有真相,舆论的旋涡裹挟着千万种声音让人思虑不止、放心不下。每当这个时候,群众盼的、领导要的、社会所需求的,全都要靠火调人去寻找——我们需要唯一的真相。
胸卡式专家证的背面印着执业守则
敬畏法律证据,探究火场真相,维护公平正义,服务人民群众,这既是火调人对事业负责的庄重承诺,也是新时期需要传承下去的永恒理念和宝贵精神。
然而,除了调查,我们是不是还应该再做点什么?如果只是调查、调查,我们是不是还缺点什么?我思考的结果是,决不能只盯着调查那点事,还有些我们应该去做的,它们比调查本身更重要。
谁来呼唤火调存在的价值?谁来处心积虑,回归火调应有的地位?机构如何解决?编制怎么落实?火调文化如何抢救、挖掘和整理,它的载体是什么、在哪里?重量级的火调文化和影视作品谁来推动出炉?火调精神如何提炼、升华和传承?法律法规、机制制度如何去优化和完善?“大火调”的格局究竟如何架构?我们的社会到底需不需要一定程度的火调社会化?社会化的路子该怎么去闯?下一步是墨守成规的等着改变还是要研究形势主动出击?谁来探索、设计和引领火调未来之路?除了专家,我们到底要不要有自己的“设计师”“架构师”和“事业导师”这些“精英式人物”?谁对发现、引导和栽培这些人负责?远程会诊、科技赋能、智慧火调,路怎么走?全国火调信息化大平台究竟如何、在什么时候架构出来?下一代的人才培养该怎么办?中国的火调要不要接轨国际化?国际上那些有影响力的火调规则对我们构不构成潜在挑战?遇到国际联合调查的火灾事件怎么办?中国火调要不要抢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的火调故事是不是可以走出国门成为响亮声音?我们要不要从现在开始就研究未来国际化标准?……问,问问皆揪心!
身处海南,我也在想,海南自贸港立法体系下的火调新规到底应不应该被架构?它会不会成为中国火调事业的一道独特风景线?创新性探索可复制的制度建设,我们还能再等吗?……
定位与发展,关键要靠人,最终还是人的认识、思维和理念决定一切。走对的路,这比什么都重要。我最怕的就是,我们不缺专家,但我们缺“大家”,缺那种能够进行整体队伍的“自我设计”并时时抬头看路、随时呐喊指路的“大家”。
幸好,我们赶上了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幸好,我们遇见了一群敬业的火调人。我非常有理由相信,我们这代火调人一定能够克服万难、最终成功。
什么是成功?我以为,当火调与防火、灭火并驾齐驱、相互独立而又能共建共享的时候,火调才算取得了第一阶段的成功。等到大多数人都意识到“搞不好火调就抓不好防火、搞不好火调灭火的提升就会受限”并开始为之想去做点什么的时候,火调才算刚刚走上正轨。
什么是责任?我以为,服务精准防控的智慧支撑、维护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基于查明真相的公平正义,这是火灾调查的价值使命,更是我们这代火调人的历史责任。
我知道,残破中定有完美,废墟里藏着价值,就看你愿意不愿意去挖掘!
我希望,队伍内外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爱上火调,因为事业需要大家!
我希望,越是在别人吐槽、观望甚至是失望的时候,大家越要坚定自己的心和脚下的路。
火总是要着的,火灾总是要有的,火灾调查一定是持久的正义和永恒的担当。
长春支队的李学军给我发来一本书,一收到我就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我给他回信说:“学军,你邮的书收到了,拿到手第一时间就很认真地先翻了翻,图文并茂,形式新颖,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尤其是灾害成因分析和调查体会的内容,更是给人很多启发。看得出来,你非常喜欢火调,你们支队非常重视火调,坚持下去,你和大家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为你点赞,向你学习。谢谢!”
他回复说:“谢谢!这本书的用意就是告诉政府、社会单位、人民群众,火灾原因不是猜出来的,是扎扎实实地证明出来的。只有人们懂得火灾原因,才能真正知道怎样去预防火灾!”
我想说的是,中国从来不缺志者和智者,消防队伍里其实有很多很多像学军同志一样喜欢火调、钻研火调的人,只不过他们中的一些人暂时被淹没在了牢骚怪罪和犹豫徘徊之中。我希望这些人能早点醒来,早点重燃内心里的那颗火种,以便照亮前行的路。
首届火调专家的责任,你知道它有多大吗?
内容来源:火事杂谈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1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