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熊猫,吃熊猫肉,这些事古人都干过
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冰墩墩”公布,形象取材于大熊猫↓。
不好意思放错图了,长这样↓
估计吉祥物的设计师们被之前的二胡卵子和猴塞雷吐槽怕了,所以选择了大熊猫这个绝对没有人不喜欢的元素来做吉祥物。
为国卖萌的大熊猫,在古今中外,的确没有它萌不到的人,等等,不太对,古人好像对大熊猫并不感冒?
大熊猫的历史有万年,是中国国宝,也是动物活化石,但是为什么这个人见人爱的圆滚滚,在古代一点历史记录都没有呢?难道因为熊猫深居简出,古人并没有见过大熊猫?
并不是,古人不仅见过,还吃过,甚至还把大熊猫当宠物养过。
让我们产生古代没有熊猫这个错觉的原因是,古代大熊猫另有其名。
在古代,大熊猫也算是一种奇珍异兽,所以人们给大熊猫起了各式各样拉风的名字:执夷、杜洞尕、食铁兽、白罴、花熊、银狗、峨曲、猛氏兽甚至是貔貅等等。
01连熊猫肉都不放过的古人
古代的大熊猫,并不是四川特产,它广泛的分布在中国各个地区。
考古专家在云南和浙江,都有发现大熊猫的遗骸(云南禄丰的晚中新世古猿的地层发现了大熊猫的祖先型化石,浙川县下王岗遗址也曾发现大熊猫上颌骨和牙齿),既然云南都有大熊猫了,四舍五入等于大熊猫全国遍地跑了。
同样的也是考古发现,古人竟然有过吃熊猫的历史!
或许是因为熊猫分布广泛,并且体型肥大,一只能吃好几天,所以民以食为天的古人也捕猎过熊猫。
据专家研究,出土的不少熊猫标本上,都发现有人类刀斧的砍痕,古人捕杀大熊猫的目的很明显,自然是以熊猫为食。
“我们考察了许多人类遗址出土的熊猫标本,结果发现,在许多标本上都留有出自古人类之手的砍痕。在物质资源相对匮乏的那个时代,古人类是不会花大力气去捕杀一只对自己无用的动物的----这些信息显示,此时的熊猫已经成为了史前人类的餐桌佳肴。”
——中国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
△电视剧《回到三国》恶搞了现代人穿越回古代吃熊猫肉的情节
02养熊猫做宠物?
在秦汉时期,人们甚至会抓熊猫回去当宠物一样养殖。
西汉文帝的母亲薄太后墓里面出土有熊猫骨头陪葬,汉朝人信奉人死后会去另外一个世界生活,因此不少人会将自己生前所爱的宠物也带入墓葬之中,希望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和宠物一起生活,古代版《死了都要爱》。
这也说明那时候人们和熊猫的关系已经相当亲密。
而且也是在这一时期,人们发现大熊猫虽然体型庞大,但并不主动攻击其他动物,食物也是以清淡的竹子为主。因为熊猫的这个特性,还在一段时间内被评为了“和平大使”。
西晋时人们称只吃竹子的大熊猫为“驺(zōu)虞”,并且有个典故叫做“驺虞示和”,说的是如果两军交战,另一方想认输投降,只需要拿出画有大熊猫标志的旗帜,对方就能心领神会,停止进攻。
不过也因为大熊猫的和平属性,也给它带来了“杀身之祸”,王孙贵族们以捕猎熊猫为乐,并且赠送熊猫皮也成了表示友好的一种途径。
到了唐朝,熊猫已经开始作为两国友好交流的象征,开始远赴他乡进行“熊猫外交”了。
据日本《皇家年鉴》记载,公元年武则天将一对活体白熊(大熊猫)和70张熊猫皮作为国礼,送给日本天武天皇。
后世一直认为这“白熊”是北极熊,后来由中国大熊猫专家考证,当时长安的皇苑内就有大熊猫,因此“白熊”其实是大熊猫,这是史书记载的熊猫外交第一例。
清朝也有大熊猫的记载,甚至有僧人养着熊猫当“保镖”。
据记载,在乾隆年间的峨眉山上,僧人们就放任大熊猫出入寺庙,寺庙的僧人寿安对人说:我们这里有一种野兽,长得像叫名叫甪端的神兽,只啃食竹子,不伤人,于是僧人都养着它,当做山门护卫。(《雅州府志》)
03犹如浩劫的“熊猫热”
古人一直将熊猫当做稀松平常的存在。直到年,一位传教士在一位农户家里看到了一张熊猫皮,他很惊异这个物种的皮毛颜色,并索要了这张熊猫皮寄回欧洲研究。
这张熊猫皮后来震惊了整个欧洲:因为他们第一次见这样的物种。
瞬时间,欧洲动物学界掀起了一股“熊猫热”,不少外国人不远千里来到中国,就是为了捕杀大熊猫带回去研究。
商人也看到了商机,乘机偷渡大熊猫出国去赚钱,而不合理的运输也导致不少大熊猫死于偷渡途中,实在带不回活体熊猫,就捕杀大熊猫做成标本带回去。在这几十年的刻意捕杀中,熊猫数量锐减。
这场闹哄哄的“熊猫热”,到了新中国成立之后才结束。
国家意识到了大熊猫的濒危和研究价值,立法严禁偷渡和捕猎大熊猫,并建立大熊猫培育保护基地,这才将大熊猫们从那场浩劫一般的“熊猫热”中解救出来,从此过上了优哉游哉的国宝生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fw/2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