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10
记者
陈佳靖林子人
编辑
林子人
1往来千载——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
展览时间:年9月25日-年10月1日
展览地点:震旦博物馆
门票:80元
徐悲鸿/齐白石合作《蜀葵虾》宣纸cmx5cm年图片来源:震旦博物馆
齐白石、徐悲鸿、张大千是名字写进教科书的三位画家,是中国现代艺术开端的大师级人物,但很多人或许不知道,他们三人还是挚友。徐悲鸿和张大千是忘年交,同居北平,每年必到彼此家中做客。曾有一次徐悲鸿家中聚会,酒酣耳热之际,两位画家起了兴致,当即作画:齐白石在纸张上端勾出一对蛙、虾,徐悲鸿再补上蜀葵和岸边的石块。张大千和齐白石也有过一次合作绘画:年长者齐白石先动笔画自己拿手的虾,张大千再补上荷叶。三人结识时,齐白石年近70,徐悲鸿和张大千都是0左右,徐悲鸿有留洋背景,回国后很快在艺术界崭露头角;齐白石出身木匠,没有接受过正统绘画训练,张大千则在早年专注临摹,他们二人因此曾是艺术界的边缘人物。然而徐、齐、张三人却十分投契——他们都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革新派,都有股与艺术界保守主义决裂的精气神。
三人虽然私交甚笃,但在世时却只举办过一次联展。年10月,徐悲鸿就国画新旧之争与北平传统派画家群体展开论战,为了支援徐悲鸿,齐白石和张大千促成了此次联展。联展在天津永安饭店举办。“往来千载”是70多年后这三位艺术大师的又一次“梦幻联动”,展出齐、徐、张最著名的代表作。据策展人徐骥介绍,此次展览的作品全部来自徐悲鸿的私人收藏,是他和张大千、齐白石之间交换、互赠的作品,合作画都是孤品。其中徐悲鸿的《奔马》真迹是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京展出。另外,在特别展厅“生生不息”中还完整展出了徐悲鸿“十二生肖”系列母本,是有史以来第一次。
比亚翠兹·米拉塞斯:对角线上的芭蕾
展览时间:年9月25日-年11月28日
展览地点:龙美术馆(西岸馆)第二站厅
门票:元(全馆通票)
展览现场,摄影:JJYPHOTO
比亚翠兹·米拉塞斯(BeatrizMilhazes)的首次中国美术馆个展“对角线上的芭蕾”目前正在龙美术馆(西岸馆)举行。米拉塞斯生于年,是巴西著名的当代艺术家之一,曾与年代表巴西参加第50届威尼斯双年展。具有装饰性的抽象图形和色块、丰富绚丽的色彩和充满活力的视觉节奏是她的作品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米拉塞斯表示她的文化背景深深影响了她的创作,“我是来自热带地区的艺术家,我的创作也与我所成长、生活和工作的环境息息相关。我从小在丰富的元素中成长:巴洛克、流行艺术、艺术史、大自然,以及一切可在里约热内卢邂逅的优雅和冲击。”
“对角线上的芭蕾”展出的作品包括多件绘画、拼贴、雕塑和一件根据美术馆空间特别创作的窗贴装置作品。米拉塞斯的绘画作品采用了标志性的贴花技法:先将不同图形画在塑料片材之上,然后将塑料粘到画布上,待其干燥后,再将塑料片材抽离,使图形转移至画布表面,在画布上形成一个扁平的色块。在拼贴作品中,艺术家则运用了各种材料,摆阔现成纸张、糖果包装、品牌标签等。米拉塞斯如此解释她的创作理念:“绘画是一种媒介,而色彩是种自然的力量。无尽的一体,有关生命。所有画面的开始和结束都是我思想和观念的根源。”
梁绍基:蚕我我蚕
展览时间:年9月29日-年2月20日
展览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一楼大堂、二楼
门票:免费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梁绍基,年出生于上海,年-年在中国美术学院师从万曼(MarynVarbanov)研究软雕塑,年代末开始进行养蚕艺术实验。自此,蚕成为梁绍基艺术实践中的标志性元素。他以蚕的生命历程为媒介,将属于自然的生物性引入人为的艺术图景,纤细洁白的蚕丝包覆住种种人造的坚硬物体,形成某种充满哲思和诗性的对比。
“梁绍基:蚕我我蚕”是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中国当代艺术收藏系列展”第六位中国重要艺术家的个展项目,由侯瀚如策展。展览通过沉浸式装置、影像、摄影及声音等作品,系统性梳理了艺术家的创作脉络和各个阶段的代表作。在开幕式现场梁绍基表示,希望观众能够通过展览感受蚕的精神,它以柔克刚的能耐,重生的顽强,以及与全人类共同命运的关联。
高山景行——上海博物馆受赠文物展
展览时间:年9月28日-年12月26日
展览地点:上海博物馆第二展览厅
门票:免费
庞维谨庞增和庞增祥年捐赠《缂丝仙禽佛果图轴》明代图片来源:上海博物馆
年9月7日,上海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批准成立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年1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上海市古代文物管理委员会改名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准备筹建一个“具有规模的代表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博物馆”。为此,以胡惠春、潘达于、谭敬、沈同樾、顾丽江、乐笃周、孙煜峰、丁燮柔、罗伯昭、李伟先等为代表的一大批收藏家踊跃捐赠文物,为上海文博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截至年末,上海博物馆所藏珍贵文物逾14万件,其中.万余件来自各界人士捐赠,约占馆藏珍贵文物总量的2.6%,捐赠者包括个人和集体。此次展览展出件/组馆藏受赠文物,以此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上海博物馆发展的捐赠者致以敬意。
约翰·阿姆莱德:再,再
展览时间:年10月16日-年12月19日
展览地点:上海外滩美术馆
门票:50元(工作日)/60元(周末及法定假期)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上海外滩美术馆
经过全面翻新,上海外滩美术馆重新开放,其首场展览为瑞典艺术家约翰·阿姆莱德(JohnArmleder)在中国的首次大型个展“再,再”。展览以艺术家跨学科的多元创作实践为线索,向中国观众呈现他50余年的艺术探索。艺术史学者、评论家LionelBovier认为,阿姆莱德是一位超越了简单定义的艺术家,他的创作从未拘泥于某个特定的媒介、批评术语或艺术趋势——他就像放置在其装置作品中的那颗多面玻璃球一般百变,从绘画到雕塑,从可供博物馆收藏的作品到更临时性的作品,他擅长混合“类型”(genres)。在“再,再”中,我们可以发现许多不同派别艺术的痕迹:被刻意安置在展厅里的椅子、猫爬架等现成家具让人联想到达达主义,被斑斓厚重的颜料固定在画布上的渔网、乐高积木和扣子让人联想到贫穷艺术,明亮欢快的圆点图案铺满墙面,又揭示了艺术家对装饰艺术的洞察力……
在三楼展厅,阿姆莱德与上海摄影家张家诚合作打造了一座想象中的公园《虎丘公园》,这个名字取自美术馆的所在地虎丘路。阿姆莱德为这个展厅选择了九件不同媒介的作品,张家诚全权负责这一空间的置景,他的创作灵感来自人们对90年代公园的集体记忆。熊猫和狮子式样的果壳箱、苏州园林式的游廊、中间有假山的水池,这些熟悉又有些古旧遥远的视觉元素能让观众会心一笑。
曼·雷:白昼纽约,午夜巴黎
展览时间:年10月1日-年1月2日
展览地点:木木美术馆(馆)
门票:元
曼雷《天文台时间——情人》,-,多色石版画。图片来源:木木美术馆
这是先锋艺术大师曼·雷在亚洲举办的最大规模个展。展览依循艺术家的人生经历,呈现了他在不同时期的艺术实践,其中包括绘画、雕塑、电影、版画、纸上作品、文献资料和诗歌。观众将借此了解曼·雷早年与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在纽约的相识和往来(他们之间的友谊催生了他的摄影作品《马塞尔·杜尚的下楼梯的裸女照片》和《罗丝·瑟拉薇肖像》),以及他对于达达主义和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的重要贡献。
此外,展览还探究了艺术家如何通过多种方式,将摄影这一媒介扩展为纯艺术与纪实的交汇空间。曼·雷认为他是一个通过摄影来复制自己作品的画家。然而,他将肖像和“时尚摄影”融入艺术语言的实践,改变了我们今天对摄影的认知,并且影响了摄影和图像在杂志和广告中的应用。
千重影:何云昌个展
展览时间:9月20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山中天艺术中心
门票:72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山中天艺术中心
20世纪90年代,何云昌因行为艺术创作而名声大噪,而在他的创作中,油画、摄影、装置等更多样媒介却常常被忽略。此次展览聚焦艺术家近五年来有所转变的创作重心:以翡翠为材料的全新系列雕塑与装置作品。年一次回到家乡的经历,让何云昌意识到他自小成长的中缅边境所盛产的翡翠,作为玉石材质的一种,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变换过程中内在意涵的变化。他开始将翡翠作为一个载体来呈现个人的观念与自我意识,表达“艺术是客观而可触摸的”这一理念。
对于“千重影”的理解,何云昌解释道:“艺术有自己的魅力,它吻合了万物运行的、大道的自然规律……但是我相信世事总是有好的运行规律,所谓‘千重影’正是相信有千朵花开在其中,不饮自醉。”此次展览呈现的作品可以说是何云昌以翡翠原石为基础,力图最大限度减少人为介入的新作,但他亦将展览看作一个完整的行为作品,希望从更广泛的层面上消除观展对于行为艺术的片面理解,探寻艺术创作的更多可能性。
北京房子
展览时间:9月25日-11月25日
展览地点:十点睡觉·山木(北京市西城区廊房头条北京坊W8一层)
门票:免费
金秋野建筑工作室《棱镜宅|翟女士家》图片来源:十点睡觉艺术空间
北京人提起“房子”,想到的大多是面积、区位、价格、市场等概念,艺术家们却绕开这些话题,以一种主观的视角探讨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居室形态和城市风貌,如个人生活如何在严格的平面约束中突围,以及微不足道的私人空间如何聚在一起影响了城市的整体面貌。通过这样的操作,“公共”与“私密”、“内”与“外”之间建立起新的关联,平凡的居民楼成为城市中的“内向风景”。
展览邀请了金秋野建筑工作室和绘造社两家设计机构,分别以实体模型和绘画作品来表达对北京这座城市中普通人的“房子”的深度观察和设计实践。这些作品也体现出艺术家们对北京这座城市的感情与期待,他们希望它更加丰富、更有秩序、给人们带来更多的快乐和生活之美,无分内外,都成为心灵的归宿和情感记忆之地,而不只是物质的堆砌。
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
展览时间:年9月28日-年1月9日
展览地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层12-14号展厅
门票:80元
展览现场图片来源: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
山西省位于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上,地处黄河流域中段,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因相对封闭的特殊地形,这里遗存的古代文物,无论是地下还是地面,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在全国都是首屈一指。近日,受连续降雨影响,山西省多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建筑受到水毁威胁,而目前正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华夏之华:山西古代文明精粹”展览则为我们了解山西古文物的价值提供了难得的机会。
此次展出的文物跨越历史多个时期,内容相当丰富。值得一看的包括以夏县西阴村命名的西阴文化(又称庙底沟文化,约公元前-前00年),绚丽的“花”纹引领了史前彩陶时代文化大变革的浪潮;襄汾县的陶寺文化遗址(约公元前-前年)初具国家和礼制雏形,凸显了晋西南在华夏文明形成初期所扮演的核心作用;此外,山西境内出土的商代、西周、春秋和战国的序列完整的青铜器,是理解中国青铜时代文化艺术和礼仪制度极佳的标本库。
黄锐:抽象之道
展览时间:9月25日-12月19日
展览地点: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门票:60元
黄锐《黑色的半月》,,屏风上油彩与丙烯,x.5cm。图片来源: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黄锐自上世纪70年代末活跃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沿,他曾参与发起中国先锋艺术团体“星星画会”,其开拓性实践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从创作生涯初期至今的抽象创作。其中,《无限的空间》不仅是黄锐创作的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抽象作品,也是那个年代最早公开展示的抽象风格作品之一。“水墨实验”则呈现了80年代中期,黄锐在旅居日本期间以水墨为媒介对抽象绘画语言展开的探索。
黄锐的抽象创作持续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kz/51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