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国的礼物熊猫为什么出名
人人都喜爱熊猫,熊猫都快绝种了!熊猫为什么这么独特,能成为外交礼物?为什么很多代表中国的吉祥物都选择熊猫?
中国地大物博,那么多面临灭绝的稀有动物,怎么就选择喜欢了熊猫呢?不知道大家喜爱着熊猫的时候心中是否泛起了这种疑问。
前几天,就是4月16日,有新闻,中国大熊猫“玲玲”和“兴兴”抵达美国50周年纪念。
新闻说“由此揭开两国民众间半个世纪的“熊猫情缘”和大熊猫保育合作。”
还给熊猫摆了50周年大蛋糕,仪式感满满!
最近看到一本书,《来自中国的礼物:大熊猫与人类相遇的年》[英]亨利·尼克尔斯。
书中讲了很多熊猫话题,解决了这个困惑。
大多数讲述熊猫的书籍都在讲述熊猫这个物种为什么要灭绝,它生活的最佳环境是什么。
这本书梳理了历史,跨越年,基本讲述了熊猫为什么成为世界知名物种,并能够代表中国成为外交礼物的历史。
时代要远推到近代西方的殖民时代。西方殖民者传教士大量涌入中国,他们是传教士也是探险家。
一个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在中国生活了十几年,发现了一千五百多种科学界以前从来不知道的物种,像山桃、川百合之类的植物。他也是第一个在中国发现熊猫的第一个外国人。
神奇的是,前几天做学习强国上面的题目,居然出现了这一题。答对没有压力!
据说新物种发现激发了全世界外国人来探索中国。达尔文也是抱着科学精神全世界寻找研究新物种,这就是那个时代的一种风潮。
法国传教士阿尔芒·戴维除了发现大量植物之外,还热衷于探索动物。
据说西方圣诞老人骑的麋鹿也是他在北京皇家猎苑里发现的,对他来说是一种“神奇的生物”。因为对麋鹿没有太多研究,唯一好奇的是如果西方没有麋鹿,圣诞老人的这个故事难道也是近代才产生的?
阿尔芒·戴维对新发现的麋鹿描述特别好笑“它的角像鹿,脖子像骆驼,蹄子像牛”。他麋鹿皮毛和骨骸寄到巴黎引起轰动,这个新生物被命名为“戴维神父鹿”。
阿尔芒·戴维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找寻新物种的热情更高,在巴黎博物馆的资金支持下,在全中国范围内四处探索新物种。找了三年,在年3月在四川找到熊猫,代表中国的珍贵熊猫登场。当年阿尔芒·戴维在四川当地猎户的帮助下得到一只年轻的“黑白熊”。
熊猫从此走进公众视野,熊猫比麋鹿更有名是因为有争论,这简直是炒作的一个经典案例。由这个案例可以知道非常出名的东西卖得贵,有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因为价值溢价。从实惠的角度考虑,一定有类似价廉物美的替代品。
科学界给熊猫取名字有很大争议,麋鹿一看就是鹿没有什么好争的。可是熊猫是什么东西?大家争论不休,十几个专家争论的几十年,纷纷卷入科学界争论大战,让熊猫的名头越来越响。
科学界争论不休,激发大家好奇心,熊猫价值越来越高,各国赏金猎人都赶到中国捕获熊猫。可是这些赏金猎人在中国找了十年居然没有找到熊猫。
这个时候熊猫的价值更高了,那么出名却那么难找到到。难道不是珍惜物种吗。其实根据研究比熊猫珍稀的动物,光在中国境内就有多种。
“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人类科学命名并描述过的物种大约有多万种。经过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评估过生存状态的大概有8万多种,其中有2万多物种,处于“受威胁”状态。而熊猫,只不过是最近一百多年才被发现的“新物种”。年9月,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把熊猫从原来的“濒危”级别,降为了“易危”级别。”
从这一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熊猫连“珍贵稀少”这个方面都不算太特别。可是熊猫名气大是真的。西方研究专家吵了那么多年,赏金猎人找了那么多年,都找不到,各种添油加醋的传说谣言就来了,越说越神,越说越稀罕,熊猫背后背负了无数故事和神秘传说。
因而外国人终于捕获第一次熊猫的时候非常轰动,各地博物馆都想展出,大家都想看看熊猫。各西方博物馆的竞争达到高峰,猎杀熊猫到达一种疯狂,这是捕杀的高峰,熊猫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这一切都与西方殖民者的虚伪有关。一边说着喜爱熊猫,熊猫珍贵,可是熊猫的苦难也是他们的疯狂造成的。中国当时军阀割据混战,各殖民地人员来到中国把这里当作打猎地,疯狂捕猎,熊猫生存更难。
熊猫很大的名气,又如何与政治挂上关系。第一只被发现的熊猫叫姬姬,到朝鲜战争的时候,西方世界的最后一只熊猫叫“美兰”死去。芝加哥动物园开出高价希望得到一只新的熊猫,当是新中国成立与西方外交关系断裂,西方人不能来中国抓熊猫。于是用动物与中国交换熊猫。
根据这本书记载西方商人“用三只长颈鹿、两只犀牛、两只河马和两只斑马,和北京动物园交换了一只年轻的熊猫姬姬。”这就是当时的人心目中熊猫的价值。
在中国的交换十分顺利,可是在美国反而遇到问题。美国老喜欢标榜自己民主自由,可是政治就是政治,美国的黑历史可不少,操作意识形态的事情也没有少干。
姬姬回美国,却进不去,因为有“社会主义”背景,来自中国的社会主义动物不能入境美国。新姬姬在外面流浪,到欧洲展出,也赢得欧洲人的喜爱。加上电视机出现,又用姬姬拍了一个博物学节目《动物时间》,短短几年姬姬世界知名。
随之而来姬姬迎来政治婚姻,苏联的安安要与姬姬要结婚。当时姬姬住在伦敦,开始发情,动物园工作人员原来并没多想,就是打听到苏联莫斯科动物园有一只公熊猫,可以合作。可是这是一个冷战时代。
冷战时代,来自社会主义的姬姬本能进入美国,居然要和社会主义的苏联结婚。背后就有浓厚的政治意图。西方舆论哗然,正好英国首相出访苏联,一通纷乱,姬姬没有办法与苏联的安安结婚。这件事情变成了国家的政治事件。
“布拉格之春”发生,苏联国际形象不好,苏联的熊猫安安居然主动出击又要与姬姬结婚。背后的政治意图也是非常明显的,这个时候西方的熊猫非常冷淡,非常高冷,拒绝了。据说这桩事件加深了民众对熊猫“性冷淡”的固有印象。这两个熊猫的故事经过好几年世界报道,与世界政治局势密切关联,成为世界新闻焦点。
熊猫是被外国人追捧热的一个动物。由熊猫的热度能够看到近代外国文化的强势。外国人喜欢,那么这种动物也不一般。当年与熊猫一起被外国人发现的麋鹿已经在野外灭绝了,熊猫的情况比麋鹿好太多,还是因为外国人。
熊猫在外国受到追捧,国内政治人物马上就抓住熊猫这个符号。年蒋介石就开始送熊猫,作为外交礼物。熊猫与国家形象挂钩。新中国成立后,熊猫成了中国外交的润滑剂,很多国家都接受过熊猫这里礼物。兵乓外交后美国收到了两只熊猫,引发大规模的参观潮。
另外,国内熊猫的形象也进一步得到加深,60年代熊猫熊猫形象中中国四处可见,奶糖、玩具、火柴、饼干、收音机都有熊猫。
熊猫最后变成了一种代表中国的形象,国内国外都能得到认同。中国人喜欢说自己是龙的传人,但是国际活动选择一个动物形象,我们国家基本都选择熊猫,而不选择龙,反而清朝时代,一直挂着龙旗,强调龙的形象,可是那个时代是中国比较弱的一个时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ls/3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