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丨雉类为什么令人喜爱除了美丽还有

科学抗白北京中科技术精湛 http://m.39.net/pf/a_4892467.html

当鸟网创始人段文科先生向我展示鸟网摄影师们拍摄的中国雉类照片时,我被一幅幅美轮美奂的雉的影像深深吸引。尤其是一幅阿尔泰山岩雷鸟的画面:白雪覆盖了整个世界,一只羽毛洁白的岩雷鸟在雪地里踽踽独行……寒冷与温暖,寂静与灵动,生命如此美丽,令人倍感珍惜和爱怜。

岩雷鸟是雉科雷鸟属的一种。鸟类中归属于鸡形目雉科的整个雉类,在动物界和鸟类中都是一类独特的物种。它们是走禽,不善飞行。它们有羽毛和翅膀等鸟的全部特性,也有地面走兽的生活习性。它们生活在森林和田野,分布在地球除南极以外的所有区域,很多生境接近人类的生活世界。

一直以来,人类对雉类喜爱有加。我觉得这与雉的很多方面符合人类的审美定势有关。

雉类最令人着迷的是它们的艳丽色彩。我发现科学家们在描述和介绍雉的时候,都把“外表绚丽”作为雉区别于其他鸟类的特点首先提到。如同植物的花朵展示了大自然各种色彩一样,我们知道,许多动物尤其是鸟类有着令人惊叹的丰富的色彩,可以说大自然所有美丽的颜色在鸟类中我们都能看到。但是,造物主对待雉类似乎格外慷慨,雉类在色彩的艳丽和对比的强烈等方面发挥到了极致,有的雉甚至让人惊叹到了怀疑其色彩真实性的地步。据说欧洲人在早期看到中国雉的绘画时,对其艳丽的色彩表示怀疑,认为是绘画的夸张。当他们看到真实的中国雉时,才相信自然里真有那样色彩浓烈的雉类。

红、黑、黄、蓝、白……这都是自然色彩中非常醒目的颜色。我们想想看,如果这其中几种色彩组合在一只雉的身上,那将是怎样强烈的对比。更有甚者,有的雉如棕尾虹雉,将“赤橙黄绿青蓝紫”集于一身,简直就是雨后的彩虹色。看来鸟类学家给它的命名真是实至名归。黑琴鸡发情展姿时,则是红、黑、白三色呈环状如风琴般规则展开,给人强烈的色彩刺激。事实上,中国鸟网的图片精选栏目里,雉一直占据着主要位置,无论是图片数量还是质量,雷打不动。

尽管总体上鸡形目鸟类的色彩比其他鸟类艳丽,但是在鸡形目各科里,雉科的色彩尤为艳丽。其实许多雉科的种就是依据其主要的色来命名,如蓝马鸡、黑马鸡、白马鸡、褐马鸡,还有红腹角雉、黄腹角雉等。非常幸运的是,雉科主要分布地在中国境内,其中1/3是中国特有种。正是这些色彩最美丽的雉科鸟类,奠定了中国在世界雉类分布中的特殊地位。

不过,雉类色彩之美的分配在性别上与人类的审美趣味似乎是颠倒的。人类的审美趣味一般倾向于女性的艳丽,如各种艳丽的服饰一般装扮于女性之身,女性在发饰上也丰富多彩。一般情况下,人类不喜欢男性穿着艳丽的服装。但是,在雉科中,我们说到的艳丽色彩大都是雄性的,雌性雉的色彩则相对暗淡许多,以至于有人感叹一个雉种的雄雌色彩简直不相配。雉在色彩上雄强雌弱,被解释为生存和繁衍的需要:雄性的艳丽是为了求偶时展姿吸引雌性,而雌性雉色彩暗淡则有利于自我保护。尽管这种解释非常合乎情理,但是从人的审美趣味来看,雌性雉不够艳丽还是非常令人遗憾!

雉令人喜爱的另一个原因,我觉得与体型、体态应该有关系。在体态上,几乎所有的雉和鹑都是圆胖型,并且一般还腿短、翅圆。而人类的审美定势对圆和以圆来扩展的形态格外喜爱。我们不妨拿人类喜爱婴儿的审美定势来比较。婴儿总的体型主要体现出圆和以圆弧扩展的形态,即使手指、脚趾也是圆胖状的。有科学家也以人类喜爱婴儿这个审美定势来分析人类对大熊猫的喜爱,认为大熊猫形态更接近人类婴儿的形态,所以更被人类所喜爱。如果这个审美定势理论成立,那么就能更好解释人对雉的喜爱了。像勺鸡,整个身体圆弧状非常明显,它的羽毛一般是一种色彩呈圆弧状包围着胸腹部相对艳丽的另一种色彩。

还有一个与体态有关的,我觉得雉的大小体重很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54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 冀ICP备19029570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