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蜀秀,飞针走线里的倾世岁月
“沉心文化,灿若花开”,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出圈,让传统文化触网络而兴盛,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大家好,我是彩虹小叔的梦,今天给大家介绍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绣。
蜀绣,是巴蜀地区流行的一种民间工艺,刺绣品总称。产地主要集中于成都、温江等地。有着“蜀中之宝”的美誉,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又称之为“川绣”,与中国驰名的苏绣、湘绣、粤绣并称为四大名绣,是一种用丝线绣出精美纹饰的传统工艺。最初,在民间极为流行,直到清朝中叶后,便形成了生产规模,特别是成都九龙巷、科甲巷一带的最为有名。年5月20日,蜀绣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蜀绣以其细腻的走线形式和精巧纯熟的工艺特点位于四大名绣之列,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针法严谨、色彩鲜明等多种特点,蜀绣的针法之多居四大名绣之首。
初识蜀绣,是在十年前。年因工作调动来到成都,闲暇之余特意参观了四川省博物院。不为将成都历史文化了然于胸,只为可窥得蜀绣文化一二,也是值得的。
步入蜀绣馆,就被那美艳绝伦的画面深深吸引住了。蜀绣起源于周,兴于汉,盛于唐,拥有多年历史。在巴蜀文化的熏染下,经过技艺改革创新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单面绣”、“双面绣”、“三异绣”等形式。那气势如虹的山水风光、憨态可掬的熊猫、惟妙惟肖的花鸟鱼虫。无不展示出精雕细琢之艺和巧夺天工之技。
蜀绣有着十二大类,一百三十多种的走线方法,通过不同针法的铺排、色彩的搭配,表现出作品与众不同的特质。比如晕针,就能很好的展现其以假乱真的质感,体现其光、色、形,滚针用来勾勒明快的线条,丝毛针则专门展现动物的皮毛。如果绣一条锂鱼,就有着多达30多种针法的组合,鳞片的质感十足,犹如真的一般,触摸后好似轻抚一条真的鲤鱼;而就算绣一只看似简单的只有黑白两色的熊猫来说,单单深色部分的配色就要用到20多种深浅不同的丝线,皮毛根根清晰,栩栩如生。一幅精品的蜀绣作品针脚缜密、平顺细腻、色彩自然,而这背后都是匠人一针一线巧夺天工的技艺展现。
蜀绣之美,以针为笔,以线代墨,炫彩生动。但你很难想象,蜀绣曾由男人一统江湖,这些留着胡茬的蜀绣匠人却有着一双双细嫩而灵巧的手。丝线在他们之间穿梭,细如毫发的丝线甚至能够分成数份,纯熟穿针引线技艺让人应接不暇,丝如彩墨,针若游龙,通过不同针法的排布,晕染出一件件精品。如今新一代的绣娘辈出,也正为蜀绣这门艺术添姿增彩。
然而,另一道蜀绣绝技则是衣锦线,70余道衣锦线是蜀绣独有的技艺,主要是通过刺绣手法模仿织绵的纹样和纱线的肌理,在绢布绣上锦纹,用于装饰,有点晴之妙。它是一种古老的针法,也曾是宫庭御用,如今却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但相信通过蜀绣传承人的钻研,这一绝技终究有一天会复苏并发扬,为蜀绣技艺大放异彩。
蜀绣,在淡雅书香里,氤氲几分诗意,在传承技艺里,迤逦多少柔情,在倾世岁月里,用一针一线串联起锦绣成都三千年。千年间,蜀绣曾经历了两汉、唐宋、明清三个时期的繁荣兴盛,她见证了在战乱中享太平的安世之道,寄寓了人生百态。在飞针走线里倾世岁月,描绘最平凡的美丽,展示最精致的生活。
声明:本文因致于传递更多关于非遗文化目的,让传统文化触网络而兴盛,让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所以可能会引用“百度百科”、“新闻中心”等互联网资源相关论点、文案等,以向广大网友传达准确的信息。引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与其他作者文案相同或相似之处,但不存在恶意搬运、抄袭行为。若有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小叔儿联系,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uoumao.com/hytd/9360.html